AI大模型ChatGPT的兴起跟移动互联网刚起步一样,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即生成式AI或者叫AIGC的产业化起点。AIGC证明了在制造业之后,内容产业也有望进入一个人机协同的新时代。

AI大模型初步验证了一种新范式的价值,并且打破了此前的瓶颈,目前可能90% 的创作都是人来做,剩下10% 由机器辅助,未来将反过来。

我在创业GitChat内容产品的第二年2017年3月,跟随Boolan 公司主办的硅谷营活动去了当时不少的美国AI公司访问,那次参访从思想、技术和社交生活等方面深入硅谷的许多创业公司。

今天再把之前的思考和交流发出来,对于目前正在负责的图灵出版,和大家一起思考出版未来的数字融合发展的内容产业新时代。

分享嘉宾:
李建忠/Boolan创始人
谢工/图灵公司合伙人,GitChat创始人
唐巧/小猿搜题产品及技术负责人
郝培强(Tinyfool)/OurCoders创始人

本文将从以下8个方面带大家了解这次硅谷之行的收获和心得。

  • 斯坦福大学与创业文化

  • 风投律所生态体系

  • 硅谷的人文精神和思维模式

  • 探访硅谷的最新技术型创业公司

  • 感受硅谷社区文化meetup

  • 无人车、硅谷生活和计算机博物馆

  • 探访硅谷的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

  • 华人工程师们的就业与生活

1

斯坦福大学与创业文化:科技与现实真的很近

硅谷成为创新圣地首先离不开高等学府,斯坦福和伯克利等知名大学的存在是硅谷高科技的创新动力根源;这些伟大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浓厚的学术氛围促使技术人才带来一个个科技创新。

而就创业而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就积极鼓励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办公司进行创业。这所学校有着很多传奇的创业故事,校长约翰·轩尼斯(John Hennessy)就曾亲自创办两家公司,目前还担任着Google董事。

在斯坦福大学的牵头下,硅谷地区聚集了上万家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而人数不超过50人的创业公司占据了总数的80%。四十年来,一家又一家创业公司在硅谷成长为科技巨头,推出一代代的革命性产品,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科技的发展。而这些公司正是硅谷创业文化的最好体现。

斯坦福累计培养出了3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界的名人比如惠普的两位创始人、谷歌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斯坦福的学生,还有雅虎、耐克、罗技、特斯拉汽车、Firefox、艺电、太阳微系统、NVIDIA、思科、硅谷图形及eBay等公司的创办人。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也是斯坦福校友。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涵盖30名富豪企业家及 17 名太空员,亦为培养最多美国国会成员的院校之一。

斯坦福占地35平方公里,据说是全球集中面积最大的大学,所以最缺的就不是地,整个校园没什么高楼,除了胡佛纪念塔和斯坦福纪念教堂相对较高,普通教学楼都在3层左右。

105f5090e32bb6093501cf94ac944e80.jpeg

斯坦福教堂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是斯坦福夫人为了纪念过世的先生而建。教堂一层开放可以自由参观,在斯坦福纪念教堂的门口有一列标有数字的铜质方砖,从92开始,这里面的蹊跷是,每个方砖对应的是一个时间胶囊,里面放着每一届学生留下的有意思的当时的物件,从1892年已经到2014年。

d49cc8a0e04e288eed9f06ec098955ee.jpeg

1670e63774fc39bde2808f7ef9128ee3.jpeg

2

风投律所生态体系:硅谷的泛伟,一家像科技公司的律所

创业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没有风险投资的介入,创业者只能是无米之炊。小小的硅谷吸引着全球超过60%的风投资金。被称为美国风投之父亚瑟·洛克(Arthur Rock)是硅谷风投的领军人物。1961年,洛克从纽约来到旧金山,帮助这里科技公司进行创业,从而缔造了硅谷数十年的风投文化。

而律师事务所则扮演着风险投资与创业者之间的桥梁角色,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创业者接触投资人,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安排融资事宜,并在科技公司的成长过程中提供知识产权、并购上市等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一行来到泛伟律所,参与了一场“实用于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的”的交流会。泛伟成立于1972年,从一开始就专注为硅谷高科技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泛伟现在有律师350名,员工800多名。泛伟的办公环境也非常赞,有顶尖的视频会议系统、超现代装备的办公室,也有非常艺术的公共区域,兼具硅谷的科技性能与律师的人文情怀。

a2239f1acdc357e01d62bc839bcac48a.jpeg

泛伟与KPCB、安德森基金会、红杉资本等数十家风投公司有着多年的密切合作,是Twitter、Path、Pinterest、Flipboard等众多创业公司融资的背后撮合者。

硅谷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泛伟作为一家律所,见证了硅谷从0到1,再到N的过程。从英特尔、微软、甲骨文、思科,到谷歌、亚马逊、Facebook、Twitter、再到Dropbox、Uber等,都是泛伟的客户。这些客户,很多在车库创业时,就与泛伟开始了合作。

对于资金紧张的创业者,泛伟会通过现金、股票或者递延收费等多种收费形式,帮助创业者进行融资和组建公司。最后泛伟的律师对初创公司最易犯的知识产权问题做了具体的答疑。

0e0424eaaf961dc2601035b1e70c1c47.jpeg

de0159c38b10bf1075146b99b9f1e0d8.jpeg

3

硅谷的人文精神与思维方式:走访谷歌、走访乔布斯故居、走访在线教育Udemy、听Jeff Johnson谈硅谷史

| 硅谷的人文精神 by 李建忠

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个人认为与其强大的人文主义情怀密不可分。此次硅谷研修班所到之处,对此颇有感念。

比如走进硅谷的诞生地斯坦福大学,遍布校园的罗丹塑群非常令人震撼,据说这里收藏的罗丹雕塑作品数量仅次于法国。而罗丹雕塑的基调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信念、觉醒、忧虑、喜悦、痛苦、绝望…… 包括斯坦福创办人利兰·斯坦福纪念馆中对斯坦福大学创办过程的记载,胡佛塔中对胡佛夫人各种慈善义举的实录,纪念教堂 Memorial Church(乔布斯葬礼即举办于此)里的各种壁画......加上黄砖红瓦的教堂式建筑,和开阔的棕榈大道。让人处处感觉扑面而来的 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斯坦福校训:让 自由之风吹拂)……

再比如著名的计算机博物馆,在对整个计算机与IT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不仅记录着那些里程碑的产品,创造这些产品背后的人与故事、甚至当时的各种细节都历历在目。

如果再深入湾区的各个角落,散落的嬉皮士印记,骄傲飞扬的彩虹旗(同性恋旗帜), 大小公司对于自己历史的记载…..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这 里根植于人文主义之上的自由之风是多么的强劲。

漫步在这样的人文主义情怀厚重的地方,对于硅谷为什么能在战后 一直引领和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和产品,也就不奇怪了 。

硅谷的创业文化也刺激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去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而他们也总能得到成功者的指导与帮助。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在少年时曾致电惠普创始人,为自己争取到实习的机会。而在乔布斯功成名就时,他也毫不吝啬地向创业者给予帮助,传承着硅谷的创业精神。

硅谷的文化鼓励人才去创业和冒险,但同时也不会嘲笑失败;因为有多少成功者,就有更多的失败者。创业失败从来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因为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可能失败,而不敢创业就永远不会有成功,这是硅谷独特的文化。

硅谷的人文精神,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所以,创新的背后应是一种人本文化的支撑。创新者只有对人的尊重,才会真正理解创新的本质和目的,创造出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产品。

涂鸦墙的文化,你走到办公区各个角落都有各种各样的涂鸦墙,任何员工都可以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字迹,上面涂鸦的内容来自于世界各种文化和各种语言。一个伟大的企业或者伟大的企业家的诞生,首先需要的就是拥抱世界的情怀。

4dd0907105e60ab4eb2666336e4fbff0.jpeg

在这里,所有创新者和革新家都有一种蔑视权威、颠覆传统的勇气,他们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他们都是跳出框框想问题。他们信仰,“没有经验往往是最大的财富”。

除了崇尚颠覆创新的文化,在硅谷,你还能看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游戏氛围。这就是硅谷思维。他们认为,游戏不是玩物丧志,游戏是改变世界的手段。他们推崇的办公模式是“游戏化”,在他们眼里,任何的商业活动、市场活动、公司管理都可以通过游戏化实现。因为游戏化可以让你的员工比原来更有积极性、主动性,而你一旦把你的市场或商业模式做成游戏化以后,你的顾客、用户也会变得更忠诚。

| 走访谷歌

Google园区座落在山景城,面积相当大,除了斯坦福,差不多是硅谷最大的地主。是由于周末的原因,Google Campus格外的冷清,见不到人影。

很幸运的和清华斯坦福毕业留美的博士学霸Ji Luo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沙龙交流,逻辑清晰、视野广阔,一口气覆盖了Google的AI战略、技术栈、竞争策略、人才文化、商业智慧、历史沿革、企业愿景。

6a08d0f1f0731318512f79fb5cb1ff2a.jpeg

此行还有另一个分队在Facebook,AirBnb等的走访,期待团队成员的后续分享了。

| 走访乔布斯故居

来硅谷却不能不谈乔布斯,Boolan特别从好莱坞邀请"电影 《becoming Steve Jobs》的总制片人David C. Traub 一起拜访乔布斯故居 Steve Jobs Garage。那个梦想开始的车库以及乔爷最后一个“艺术作品”苹果正在建造的“飞船大楼”,David 为大家准备了专题演讲,谈谈作为电影人眼中那个痛苦和孤独的乔布斯,一个把自己的人生理念贯彻到极致并在现实世界里实现理想主义的人。正因为大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这个人生境界。

6eff4037c760b07975bc86dce2e67814.jpeg

下图的背后就是乔布斯故居,那个车库,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061d5ffb746327628bbe3a7a7e4c88bf.jpeg

b713396691f34a2624820797e49e54ae.jpeg

下面是在苹果飞盘大楼门前的留影。苹果飞船总部大楼,是美国苹果公司新总部大楼,乔布斯生前所设计。大楼整体将采用智能系统,合理控温,灯光,空气湿度等,这将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系统大楼的首创。该大楼是由苹果自己供电新总部大楼为环状建筑,中间是大型庭院,用史蒂夫乔布斯生前自己的话来形容,新大楼像“一艘着陆的宇宙飞船”,而美国媒体则将其比喻成“巨型玻璃甜甜圈”。

23557aa7c5aab56002e17cdbde608a82.jpeg

| 走访Udemy,一家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MOOC)

Udemy 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 (MOOC)。Udemy完成E轮融资,金额6000万美元,投资方Naspers。

Udemy 是一家标准的 C2C 模式服务平台,两侧的 Customer 分别是老师与学生,老师可以在后台进行课程的制作与发布,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整合自己手中的知识资源和研究成果,你可以上传视频、音频、文本、PDF 文档、幻灯片、或者 Youtube 等站外资源,支持 PPT 与教学视频同步制作,你只需导入PPT和视频,后面就能利用视频播放器或文本编辑器边播放视频,边设置 PPT的同步时间,非常方便。

3234a21bf5d20eec5e998e44e7b8c740.jpeg

我们与Udemy 副总裁,Richard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深度交流。这次的分享非常受益:

  1. 是收费还是免费?为什么收费,又为什么免费?

  2. 教育行业用户类型、用户特征和消费行为习惯都有哪些?如何理解和把握。

  3. 如何与平台的Publisher合作。

对于免费和收费用户的观点,记忆深刻,就是免费用户很难转换成收费用户,而且收费用户对价格敏感度不高等等。

28163517867be1679cbeb34e38ea0bbf.jpeg

| 在旧金山大学,对话Jeff Johnson

这次和图灵出版的《认知与设计:理解 UI 设计准则》一书作者,著名用户界面大师,GUI 设计的先驱Jeff Johnson再次会面交流。也聆听了一堂有关硅谷的历史。

e26ce8202898f06fbfbb1ac187759c60.jpeg

d311468b0d18f6c1d538d241c4111449.jpeg

| 走访PayPal

PayPal 是美国 eBay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PayPal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颠覆了传统银行第三方支付端繁冗不便捷的流程和传统风险控制方法。PayPal部门Lead和我们分享了Paypal 企业文化、人才战略及通过数据跟踪检测及算法来实现Fraud prediction和 Risk control的。

cb69c21945ca7fb8a3004840b3830646.jpeg

ebfe7cf378a7ac3a7b7ea7adf93982ab.jpeg

ebadce31eef1295d20144626dc525cab.jpeg

73d5d02d3e60337438b8b4bcc3fcbe8f.jpeg

4

探访硅谷的最新型技术创业公司:人工智能创业公司Skymind&AI公司Boomtrain

人工智能作为时下风口浪尖的技术潮流其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此次访问参观了两家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和AI科技公司。相比国内创业公司的浮躁,硅谷无疑安静和踏实很多,国内众多创业公司基本都是打造产品、获取用户、融资、变现、上市,而硅谷企业更加注重引领公司的文化和使命,并能耐住性子去打磨一个demo。

| Skymind

Skymind,创立于 2014 年,是一家商业智能软件公司,通过采取定化与量化方式,对媒体内容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探究和预测影响公司业务的因素。Adam Gibson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公司 Skymind、开源框架 Deeplearning4j (简称DL4J)的联合创始人。DL4J被誉为深度学习界的 “Hadoop”,解决企业建模耗时长,旧工具不兼容问题。2016年9月,Skymind 宣布获得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腾讯和 Y Combinator等。

在2016 Strata+ Hadoop 大会上,Adam Gibson亲自讲述如何使用开源项目为企业打造商用级的深度学习平台。

cadaecc4e04d3fe3e2f4a1695f64731c.jpeg

投身大量开源项目的cofounder CTO Adam Gibson 给我们一行人做了一场很有干货的技术分享。

3333831fe0a818e938f1e6b0fa775269.jpeg

25d1704eea5abc7a0f735a241841016b.jpeg

| Boomtrain

另一家Boomtrain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来为B2C客户自动优化客户行为,让市场分析更加精准有效,是一个AI驱动的营销平台,在每个接触点驱动与用户的相关交互,增加用户参与,留存和 LT。

904d66787c89c1eaf888b03367d12c46.jpeg

Boomtrain两位创始人:Nick Edwards和Chris Moberg。

de795936fe461e5e07dedf41aa486666.jpeg

Boomtrain在前期一直没有营收,而这不是最大的问题,即便连续5年亏损的创业公司在硅谷也能拿到巨额的融资。Boomtrain真正的问题在于,Nick和Chris创造了这样一家公司——一个庞大的个性化数据引擎,基于机器学习的精密和复杂的算法,却发现找不到用户。

在渡过了坚难的2015年之后,电子邮件和通知营销自动化公司Boomtrain才拿到又一轮融资,Boomtrain 使用机器学习来帮助企业发送定制的电子邮件和应用程序通知客户。

创始合伙人CTO Chris Monberg和我们交流了一个小时。讲述了他对AI未来在情感交流实现,机器推荐信息和未来的奇点方面的看法,包括公司文化方面,下图可以看到非常可爱的宠物在办公室乱窜,十分温暖、开放和烧脑的工作环境。

011c8d49051651f780249428bf054a41.jpeg

5a9fd87e8f4df3734f078323de07328d.jpeg

5

感受硅谷社区文化meetup:与《连线》杂志前任主编,《长尾理论》和《免费》作者的线下meetup

晚上我们参加了一场硅谷startups创业者的交流酒会,感受到这里meetup社区现场的火爆和热烈场面了。

6f9222f9f440600f3b832a894cd3b8c7.jpeg

0129d8eda5bf50face79800e700ee264.jpeg

37cdb74bcfa9935df6dd16dfa4614ce1.jpeg

6

无人车和硅谷生活,参观计算机博物馆

| 自动驾驶:再一次疯狂的改变世界 by 李建忠

到了硅谷,才明白自动驾驶已经不再只是媒体上的buzz words, 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真正的社会变革了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技术 人,一开始对于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们知道这其中夹杂了太多的安全因素:道路的复杂性+司机的复杂性+周围车辆的复杂。

dc2f86c20ff4c8f84d57feb3d2bc0987.jpeg

dcb9921ccdc3e999230342f77315c975.jpeg

真正和硅谷的各阶层人士(创业者、工程师、VC、大学教授、Uber司机......)聊过之后,包括亲眼目睹在湾区街头的Uber的Level 3的自动驾驶和Google的Waymo。我现在是非常相信自动驾驶在未来5到10年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日常生活的元素。想象那样的画卷吧……当路上的汽 车都变成了自动驾驶汽车,那改变的不仅是汽车,我们的道路 、停车场、建筑、乃至城市将被极大地改变。

乍看起来,这的确非常疯狂。但很多硅谷人对这种疯狂已经习以为常。在很多硅谷人眼里,传统汽车行业长期以来无所作为,各家公司都以比拼所谓的百公里加速和奢华作为竞逐的目标。全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100多万,累计死亡人数比二次大战之后的所有战争死亡人数总和还要多许多。而传统汽车厂商的安全措施仅仅是扔给大家 一根安全带和一个气囊,然后将安全责任抛给司机和乘客,把自己撇的一 干二净。

而自动驾驶以全新的paradigm shift(范式转换)的方式,来重构整个交通安全机制。理想情况下,当道路中全是自动驾驶汽车,那么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将急剧降低。那时候全世界承受交通之苦的人数将 大大减少….. 面对这样的使命,我不得不佩服只有硅谷能想得出来,并且疯狂地去践行 !

Paradigm Shift是和很多硅谷人交流时经常会冒出来的一个词,也是硅 谷很多产品和技术引以为傲的思维方式。Paradigm Shift的核心要义就是不拘泥于惯有模式,打破脑洞 ,从完全不同的维度来颠覆性地改变某个领域。IT历史上每一次Paradigm Shift都意味着旧势力的退场,新兴力量的崛起,人类生活的极大改变。

在实力强大、利益盘根错节的传统汽车工业领域进行Paradigm Shift,谈何容易 。这样疯狂的Paradigm Shift也只有硅谷来引领,也只有硅 谷才能撼动实力强大的传统汽车工业。

| 计算机博物馆

计算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非赢利机构,得到了诸多巨头、先锋们的支持。如同硅谷在全球IT业的地位一般,博物馆的目标也是成为世界 IT 的“圣地”。

dabcad73dc063e57215bf2ee1830d156.jpeg

82105f9b3fb924293b62e589f967c2a3.jpeg

326a060ef87508fb9a696256c3f9ec90.jpeg

7

探访硅谷的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走进RocketSpace

成立于 2011 年,是旧金山最大的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出租办公室仅仅只是RocketSpace 最基础的手段,通过建立一个社交平台,RocketSpace 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专注、定制、加速企业成长的生态系统,RocketSpace 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搭建创业社区的能力。RocketSpace 与硅谷当地的创业资源充分对接,全力为初创企业聚集当地优势的创业资源。

风险投资家就是在硅谷叱咤风云,为新创公司提供整体服务。硅谷是无数创新思维和灵感的聚集与扩大,当你天天呼吸着别人的更新、更快、更大胆的想法时,你的眼光自然在变宽,你的灵性自然被点燃,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在增值。

7e4fa1e769a0b83f8efdbca6974b9757.jpeg

398fa8d0f8566815c2002b6822d3cbd3.jpeg

34629e5e6ffd49224c18011db3d25cf9.jpeg

真正的“办公室即服务”(Office-As-A-Service)。RocketSpace用四年时间构建了自己的创业者社群。这里“出品”的企业中,耳熟能详的包括Spotify、Zomato(印度版大众点评)、Leap Motion、Kabam,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Uber。共孵化出18家独角兽公司。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 能者在上的公司信仰。年龄和经验没有用,肤色和背景无所谓。

  • 对失败的极度宽容。在硅谷,"It is OK to fail"(败又何妨)。

  • 对“背叛”的宽容。员工的流动不受遣责,是一种完全正常的行为。

  • 合作。即使昨天是你死我活的对头,明天也有合作的机会。

  • 嗜好冒险。不仅在创业上如此,生活中也寻求蹦极、高空跳伞等刺激,以激活自己。

  • 赚钱之后,不作"守财奴",再投资到创业环境中去。

  • 热衷改变。敢于自己吃自己,自我淘汰掉昔日的辉煌和模式。

  • 对产品而不是金钱的痴迷。硅谷人以宗教般的虔诚心态追求技术,希望能够以技术推动世界进步。

  • 机会的慷慨分布。谁都不用嫉妒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

  • 分享财富的强烈倾向。从认股权到给员工健康检查,免费午餐、晚餐,为家属办幼儿园,提供优厚的退休金,至少在公司内部,财富被分享而不是独食。

在这样的硅谷时代中,作为个体,他们中的每一个未必是为使命而生,为使命而来;但作为群体,他们却似乎承担着人类的某种使命,闪耀着人类精神的光芒。这就是硅谷的精神,它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并引导着我们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

8

华人工程师们的就业与生活 by 唐巧

硅谷科技公司里面的华人工程师非常高,说几个例子:

  1. 我在 Google 的食堂和一个朋友吃饭,座位旁边也坐了3个人,开始吃饭后,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在用中文聊天。

  2. 饭后,朋友带我参观 Google 的办公室,走到他的座位附近时,刚好看到两个人正在用中文讨论技术细节。

  3. 在 Airbnb 吃饭里,Angela 给我们说,Airbnb 的华人员工有将近一半了。

所以有时候我想,同样华人给硅谷科技公司的贡献可能不亚于印度人,虽然印度人很多能做到很高的职位。

在和不少朋友沟通交流后,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享华人工程师的就业:融入度和升职空间。

在融入度上,我明显感受到在美国留学然后留在硅谷的同学,更加容易融入美国人民的生活,这可能是大学环境能够使得他们认识更多的外国朋友,从而形成比较好的社交圈子。而如果是工作之后移民到美国工作,由于社交圈子都集中在公司内部,加上美国人喜欢将工作和生活分得比较开,那么就很难交到足够多的、相互合得来的外国朋友了。通常工作之后的移民也会拖家带口,这会使得他们周末的时间更多是和家人度过,从而进一步减弱他们扩大社交圈的可能。不过刚刚提到,硅谷的华人非常多,所以即便你没有融入,你也可以拥有一个相当大的华人社交圈子,你也可以活得很自在。如果恰好和你工作搭档的是华人,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能一天都不怎么说英文。

在升职空间上,我能感觉到华人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瓶颈。这可能都不是语言的原因,更可能是文化的原因。中国人的文化教育通常都比较偏向于让大家更加内敛,多替别人着想。而美国的文化可能更加强调自我,强调表达。华人工程师可以在一开始展示出非常扎实的技术实力,但是在更高的职位上,更多需要的是表达沟通。这方面融入度高的华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而要完全适应美国人的文化,确实需要不少时间的努力。

在生活方面,这块的生活我体验得并不多,仅能通过和朋友聊天获得。从朋友的描述看,加州的生活还是挺不一样的。没有了国内北上广深的热闹与繁华,但是有了大片的土地和美丽的风景,华人在周末可以选择自驾出去玩一些与自然更加相关的活动,例如爬山,钓鱼,郊游。有一些人会觉得相比国内的生活,会比较无聊一些,但是也有人觉得适应了之后,也是一种玩法。

Logo

瓜分20万奖金 获得内推名额 丰厚实物奖励 易参与易上手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