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课题背景和意义

实现技术思路

一、算法理论基础

1.1 卷积神经网络

1.2 目标检测算法

1.3 注意力机制

二、 数据集

2.1 数据集

2.2 数据扩充

三、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环境搭建

3.2 模型训练

最后


前言

    📅大四是整个大学期间最忙碌的时光,一边要忙着备考或实习为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升学做准备,一边要为毕业设计耗费大量精力。近几年各个学校要求的毕设项目越来越难,有不少课题是研究生级别难度的,对本科同学来说是充满挑战。为帮助大家顺利通过和节省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就业和考试中去,学长分享优质的选题经验和毕设项目与技术思路。

🚀对毕设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学长哦!

    选题指导:

        最新最全计算机专业毕设选题精选推荐汇总

        大家好,这里是海浪学长毕设专题,本次分享的课题是

       🎯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课题背景和意义

       在畜牧业中,奶牛的识别与管理是确保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奶牛识别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标记和视觉识别,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奶牛的自动识别和跟踪,为畜牧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解决方案。

实现技术思路

一、算法理论基础

1.1 卷积神经网络

       CNN能够自动学习图像特征,无需人工标注和提取。CNN中的卷积核权值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且在卷积过程中保持不变,这使得卷积核可以在输入图像的不同位置提取相同的特征。此外,CNN还具有局部连接的特点,可以减少网络参数量,提升网络的训练能力和泛化能力。卷积层是CNN中用于特征提取的关键组件,它由一组具有学习参数的卷积核组成。通过设置卷积核的数量、尺寸、步长和padding操作,可以调整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图大小。卷积核的数量和大小会影响得到的特征图的数量和大小,但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因为增加卷积核的数量会增加网络的复杂度和计算复杂度。

       卷积核的大小决定了它的感受野( receptive field),步长决定了卷积核在特征图上滑动的距离。为了增强边缘特征信息的提取,可以通过设置padding操作在输入数据的四周进行补零。这样,卷积层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形状特征以及对平移、倾斜等变形的图像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池化层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操作,通过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来减小特征图的尺寸,降低冗余信息,减少参数量,并提升模型的精度和计算效率。最大池化选择窗口内的最大值作为特征代表,而平均池化选择窗口内的平均值作为特征代表。池化操作能够帮助网络提取主要特征并减少噪声的影响,从而改善模型的泛化能力。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激活函数是使输入输出具有函数关系,将非线性引入到神经网络中当输入的图像经过一系列的卷积和池化层后会提取到图像的局部特征信息,该信息是一种多维矩阵,将其变成一维向量后输入到全连接层。全连接层的输出端的神经元个数与类别个数相同,通过输出向量来判断图像属于哪个类别,利用 Softmax 进行分类。Softmax 分类器将输出值归一化到(0,1)的区间当中,对每一个类别给出相应的概率值,并且所有类别的输出的和为 1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1.2 目标检测算法

       两阶段检测模型将目标检测任务分为两个阶段,以提高准确性。第一阶段通过识别目标图像中的候选区域,而第二阶段则对这些候选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分类和位置确定。传统的Fast R-CNN需要额外的时间来提取候选框,为此,Faster R-CNN引入了区域建议网络(RPN)来代替选择性搜索算法。Faster R-CNN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然后通过RPN网络获取候选框信息,接着将特征图和RPN输出的候选框输入ROI池化层,最后对候选区域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回归。这种结构的Faster R-CNN模型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性能。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损失函数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用于衡量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函数。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交叉熵损失、对数损失等,它们用于回归和分类任务,并通过优化算法来最小化损失函数以提升模型性能。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对于模型的训练和优化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1.3 注意力机制

       坐标注意力机制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使用的注意力机制,用于关注图像中不同位置的重要性。它通过对位置信息进行建模,为模型提供对不同位置的注意力权重。在坐标注意力机制中,通常使用一些技术来编码位置信息,例如将位置坐标转换为特定维度的向量表示。这些向量可以与图像的特征进行融合,以增强对特定位置的关注度。一种常见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位置编码器,例如可学习的全连接层或卷积层,将位置信息映射到注意力权重。这样,模型可以根据位置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从而有选择性地聚焦于图像中的特定区域。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通过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位置信息,从而提升对目标的检测、分类或分割等任务的性能。它能够帮助模型更加准确地定位目标并关注重要的上下文信息,提高模型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 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

二、 数据集

2.1 数据集

       为了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识别系统,我们首先需要对奶牛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奶牛特征的可见性。预处理步骤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色彩校正等。接下来,我们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我们采用大量包含奶牛不同姿态和背景的数据集,并通过数据扩充技术增加数据多样性,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2.2 数据扩充

       在奶牛识别系统中,数据集的构建和扩充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过实地拍摄、网络收集等方式获取大量的奶牛图像,并标注出奶牛的位置和类别。为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我们采用旋转、缩放、平移等变换操作对原始图像进行扩充,模拟不同角度、距离和光照条件下的奶牛外观变化。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传感器或信息源,如RFID标签、GPS定位等,与图像识别结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奶牛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环境搭建

       本研究使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在GeForce RTX 2080Ti GPU硬件环境下进行模型构建。为了提升训练速度和最终模型的识别效果,采用了迁移学习的思想。首先,选择了一个模型,并将其训练参数设置为一致。在相同硬件环境下,将训练图像尺寸设置为416像素×416像素,并进行了100个epoch的模型训练。每完成一个epoch时,保存一次权重参数,这样共得到100个模型权值参数,用于评估训练模型的性能。

3.2 模型训练

       本研究使用了平均精度值(AP)、平均精度均值(mAP)和平均帧率(FPS)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估所构建模型的性能。AP是通过绘制精准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的曲线,并计算曲线下的面积来得出的,其中精准率表示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占所有预测为正例的样本的比例,而召回率表示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占所有实际为正例的样本的比例。mAP则是对每个类别的AP值进行求和并取平均得到的评估指标。另外,平均帧率(FPS)表示在1秒内能够识别的图像数量,用于评估模型的处理速度。

相关代码示例:

# 定义特征提取函数
def extract_features(image):
    # 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 例如,计算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HOG 特征等
    features = ...
    return features

# 加载测试图像
image = cv2.imread('test_image.jpg')

# 提取测试图像的特征
features = extract_features(image)

# 创建并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
classifier = RandomForestClassifier()
classifier.fit(X_train, y_train)

# 使用分类器进行预测
prediction = classifier.predict([features])

海浪学长项目示例:

最后

我是海浪学长,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收藏。

毕设帮助,疑难解答,欢迎打扰!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