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认知

1. 传统区别与实际运用

1.1 小模型时代工作方式

小模型(如视觉模型、语义模型、语音模型、决策/规划模型)和大模型(如GPT、BERT等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工作方式和特点存在一些关键区别。

视觉模型
  • 工作方式: 视觉模型通常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架构,专门用于处理图像或视频数据。这类模型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再通过池化层进行特征的降维和信息汇总,最后通过全连接层或其他分类器进行目标识别、分类、检测等任务。
  • 特点: 视觉模型通常是针对特定任务训练的,例如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它们具有高效性和较低的计算开销,适合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使用。
自然语义模型
  • 工作方式: 语义模型通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例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等。这类模型可以基于RNN(循环神经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或Transformer架构,专注于理解和生成与语义相关的文本信息。
  • 特点: 语义模型通常比大模型更简单,适合处理特定领域的任务。它们在针对性任务上表现良好,但在广泛的语言理解和生成任务上可能不如大模型全面。
语音模型
  • 工作方式: 语音模型用于处理语音信号,例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这类模型通常基于RNN、LSTM或Transformer架构,能够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文本或反之。
  • 特点: 语音模型通常处理的是时间序列数据,它们对连续性和时间关系有较好的建模能力。语音模型也通常针对特定任务或领域进行优化。
决策/规划模型
  • 工作方式: 决策/规划模型常用于强化学习、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等领域。这类模型通常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如Q-learning、深度Q网络DQN等)训练,使其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做出最优决策。
  • 特点: 决策/规划模型专注于基于环境状态做出决策,通常具有快速反应和适应性的特点,但它们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依赖于模型的设计和训练数据。

1.2 小模型的特点

  • 专注性: 小模型通常针对特定任务或领域设计,因此它们在特定任务上表现优异。
  • 轻量级: 小模型通常计算开销较小,适合在资源受限的设备(如移动设备、边缘设备)上运行。
  • 可解释性: 由于模型结构相对简单,小模型的决策过程通常更容易解释和理解。
  • 训练效率高: 小模型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需求相对较低,通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训练

1.3 与大模型的区别

  • 通用性 vs 专用性: 大模型(如GPT、BERT)通常是通用的,预训练在大量的多样化数据上,能够执行多种任务。而小模型通常是专用的,只针对特定的任务设计和优化。
  • 资源需求: 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如GPU/TPU集群),而小模型可以在普通硬件上高效运行。
  • 模型复杂性: 大模型通常包含数十亿到数千亿个参数,非常复杂,能够捕捉广泛的模式和知识;小模型的参数量通常较少,只专注于特定类型的模式。
  • 性能差异: 在复杂、跨领域的任务中,大模型通常表现更好,但在特定任务上经过精心设计和调优的小模型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大模型的性能。

小模型和大模型各有其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小模型更适合在资源受限环境下执行特定任务,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和高效性。而大模型则在广泛的、多领域任务中表现出色,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跨领域的能力。两者的选择和使用通常依赖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计算资源的可用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AI与人类合作的三大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Embedding模式

AI充当人类的工具或助手,帮助人类完成特定任务。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AI提供支持和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在于人类。

  • 应用场景

    • 医疗诊断:AI系统可以分析医学影像或患者数据,提供诊断建议,但最终由医生做出治疗决策。
    • 数据分析:AI帮助分析大数据集,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发现模式,人类则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
    • 客服支持:AI可以处理常规客户查询,但复杂问题则交由人类客服解决。
  • 优点

    • 提高效率:AI处理繁琐、重复性任务,节省人类时间。
    • 降低错误率:AI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精度通常较高,能减少人为失误。
  • 缺点

    • 依赖性:人类可能过于依赖AI提供的建议,忽视自身判断。

2.2 Copilot模式

AI与人类实时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相互补充彼此的能力。AI不仅提供建议,还主动参与决策过程,帮助人类做出更优化的选择。

  • 应用场景

    • 创意设计:AI可以生成多种设计方案供人类选择或进一步优化,如广告创意、建筑设计等。
    • 金融投资:AI可以分析市场趋势,预测风险,提供投资建议,人类投资者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投资组合。
    • 写作与编辑:AI可以协助创作内容、提供语法建议或修正错误,人类则专注于创意和内容的深度。
  • 优点

    • 提升创造力:AI的参与可以激发人类的创意,带来新的灵感和思路。
    • 优化决策:结合AI的分析能力和人类的经验判断,决策更全面。
  • 缺点

    • 协调挑战:人类和AI在合作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协调,否则可能导致误解或效率降低。

2.3 Agent模式

AI完成绝大多数工作,AI与人类合作的一种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模式。AI扮演了一个较为独立的角色,能够进行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同时还能与人类或其他AI系统进行互动和协作。

  • Agent模式的核心特点

    • 自主性:AI在Agent模式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基于内置的算法和经验独立做出决策。
    • 互动性:AI能够与环境中的其他实体(包括人类和其他AI系统)进行动态交互,适应复杂多变的场景。
    • 执行能力:除了决策外,AI还能执行一系列复杂的任务,从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策略实施。
  • Agent模式的应用场景

    • 智能助理:在个人助理或企业助理的应用中,AI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历史行为独立处理日程、邮件和信息。
    • 自动化管理系统:在企业资源管理或智能制造领域,AI能够管理整个生产流程,优化资源分配和流程调度。
    • 智能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或探索机器人(如火星探测车)的应用中,AI可以自主导航、处理任务并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 Agent模式的优缺点

    • 优点
      • 效率高:AI的高度自主性可以快速、连续地进行决策和执行,大幅提高操作效率。
      • 适应性强:AI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环境变化调整其行动策略,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 减轻人力负担:AI可以接管繁琐或危险的任务,减少人类工作强度和风险。
    • 缺点
      • 复杂性和成本:开发和维护一个高度自主的AI系统需要较高的技术复杂性和经济投入。
      • 监管和伦理问题:高度自主的AI系统在决策过程中可能涉及伦理和合规性问题,需要严格的监管和伦理审查。

3. 通用大模型及应用领域

3.1 通用大模型

GPT 系列(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 开发者: OpenAI

  • 特点:

    • 生成式模型:GPT系列模型以生成文本为主要任务,能够进行自然语言生成、对话、文本补全等多种任务。
    • Transformer架构:使用Transformer架构,擅长捕捉文本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
    • 大规模预训练:在大量的互联网文本数据上进行预训练,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
  • 应用场景: 自然语言生成(如聊天机器人、写作辅助)、语言翻译、问答系统。

文心一言(ERNIE Bot)
  • 开发者: 百度
  • 特点:
    • 基于ERNIE模型:文心一言是百度文心(ERNIE)系列模型中的聊天机器人产品,基于ERNIE大模型,融合了知识增强技术。
    • 多任务处理:支持多种任务,如对话生成、问答系统、内容推荐等。
    • 中文优化:在处理中文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上具有显著优势,并可以理解复杂的中文语境和知识。
星火大模型
  • 开发者: 科大讯飞
  • 特点:
    • 多模态支持: 星火大模型支持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模态的数据处理。
    • 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星火在自然语言理解、生成和对话系统中表现优异。
    • 适用广泛: 从教育、医疗到智能客服,星火大模型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义千问
  • 开发者: 阿里巴巴达摩院
  • 特点:
    • 企业级应用: 通义千问专注于企业级应用场景,提供高效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服务。
    • 大规模多语言支持: 能够处理多种语言和跨语言的任务,适应全球化需求。
    • 智能对话系统: 特别优化了智能对话和客服系统的性能,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零一万物
  • 开发者: 零一科技网络有限公司
  • 特点:
    • 多模态智能: 零一万物不仅支持文本处理,还支持语音和视觉数据的处理和生成。
    • 全栈AI: 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应用服务的完整AI解决方案,涵盖了广泛的行业应用。
    • 高效训练: 零一万物采用了高效的训练算法,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任务和场景需求。
智谱千言
  • 开发者: 智谱AI(Zhipu.AI)
  • 特点:
    • 知识图谱整合: 智谱千言结合了知识图谱技术,使得模型在知识问答和推理任务中表现突出。
    • 自然语言处理: 支持多任务的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生成、语义理解、内容推荐等。
    • 开源社区支持: 智谱千言与开源社区合作,持续更新和优化模型性能。

3.2 应用领域

1. 自然语言处理
  • 聊天机器人: 如百度的文心一言、OpenAI的ChatGPT,能够进行流畅的对话,应用于客服、教育等领域。
  • 自动翻译: 使用大模型,如Google的BERT或华为的盘古模型,实现多语言的自动翻译,提升跨语言交流效率。
  • 情感分析: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大模型可以识别公众对某个事件的情感倾向,广泛用于市场调研和舆情监控。
2. 计算机视觉
  • 自动驾驶: 如Tesla的自动驾驶系统,使用大模型对道路上的障碍物、行人、交通标志进行实时识别和决策。
  • 医疗影像分析: 大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分析X光片、CT扫描等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疾病,如肺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 智能监控: 在安防领域,使用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异常行为检测,提升公共安全。
3. 生成式AI
  • 图像生成: 使用DALL·E或悟道等模型,可以根据文本描述生成逼真的图像,应用于广告设计、电影特效等创意领域。
  • 内容生成: 大模型可以自动生成新闻稿、文章摘要或编写代码,帮助内容创作者提高生产力。
  • 音乐与艺术创作: 大模型被用来生成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赋予艺术家更多创作灵感和工具。
4. 跨模态应用
  • 多模态搜索: 用户可以输入文本描述,使用大模型在图像或视频数据库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如搜索特定场景的照片。
  •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大模型用于生成虚拟环境,或将虚拟对象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和培训中。
  • 智能家居: 大模型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语音控制,如调节灯光、播放音乐等。
5. 科学研究
  • 药物发现: 大模型被用来模拟和预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 天文研究: 通过分析大量天文数据,大模型可以发现新的星系、黑洞等天体,促进天文学的发展。
  • 气候预测: 大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帮助制定应对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大模型

4.1 基本概念理解

4.1. 特征是数据的抽象

特征(Feature)是对原始数据的某种形式的抽象或表示,是数据中有用信息的提取。在深度学习中,特征提取是通过层层神经网络来实现的。例如,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原始像素值是数据,而边缘、纹理和形状等则是特征。

4.2. 数据是特征的展现

数据(Data)是我们观察和收集到的原始信息,是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特征是从数据中提取和抽象出来的。例如,一张猫的图片是数据,而猫的耳朵、眼睛和毛发等是从这张图片中提取出来的特征。

4.3. 特征是分层的

在深度学习中,特征是分层的,这意味着不同层的神经网络提取不同层次的特征。初级层提取低级特征(如边缘和颜色),中间层提取中级特征(如纹理和形状),高级层提取高级特征(如对象和概念)。这种分层结构使得神经网络能够逐步从简单的模式构建出复杂的表示。

4.4 知识是特征的组合

知识(Knowledge)是通过对特征进行组合和组织而形成的系统化信息。在人工智能中,知识可以表示为知识图谱、规则系统或复杂的模型结构。它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并通过学习和推理形成的。例如,识别一只猫不仅仅依靠单一的特征,而是耳朵、眼睛、毛发等多个特征的组合。

4.5. 知识中的特征通常是纠缠的

在知识系统中,特征之间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纠缠的。这种纠缠关系使得知识系统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表现力。例如,在语言模型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和语法规则相互关联的,这种关系使得模型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

示例: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 数据: 一张猫的图片。
  • 特征: 从图片中提取的边缘、颜色、形状等。
  • 分层特征: 初级层提取简单边缘,中间层提取纹理,高级层识别出猫的耳朵、眼睛等。
  • 知识: 组合这些高级特征形成对“猫”的完整概念。
  • 纠缠特征: 耳朵和眼睛的特征在识别猫时是相互关联的,无法独立存在。

举例:互相影响,互相协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智能代理Agent

4.2.1 智能代理的基本构成

智能代理是一个自主系统,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采取行动,并与环境进行交互。它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响应系统,而是一个主动的实体,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类似于人处理事情随机应变,用户需求可能发生变化,存在记忆、规划、使用工具功能,大模型提供的是大脑思考的能力;这里考虑以下两点:

  1. 大语言模型的能力

    1. 接受输入: LLM能够处理和理解自然语言输入。
    2. 分析与推理: LLM可以进行复杂的语言分析和逻辑推理。
    3. 输出生成: LLM能够生成文本、代码和其他形式的媒体输出。
  2. 人类的额外能力

    1. 记忆: 人类能够存储和检索过去的经验和信息,以便在未来的决策中使用。
    2. 工具使用: 人类能够使用各种工具与物理世界互动,从而扩展自身能力。
    3. 规划与思考: 人类能够制定复杂的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为了使大语言模型更像人类,提出了智能代理(agent),智能代理需要具备以下增强能力:

  • 记忆能力: 智能代理需要一种机制来存储和检索信息,这可以通过数据库、知识图谱或长期记忆模块实现,使其能够在不同任务和时间点之间保持一致性和上下文关联。
  • 工具使用: 智能代理可以通过集成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物理世界互动。例如,机器人可以被视为一种智能代理,它们能够通过机械臂、摄像头等设备感知和操作物理对象。
  • 规划与决策: 智能代理需要具备规划能力,能够根据目标和环境状态制定行动计划。这通常涉及使用规划算法、强化学习或其他决策支持系统。
4.2.2 智能代理的应用
  • 自动化系统: 在工业自动化中,智能代理可以监控生产线并做出实时调整。
  • 智能助手: 如虚拟助手,可以帮助用户管理日常任务、提供建议和执行命令。
  • 自主机器人: 在无人驾驶汽车或服务机器人中,智能代理能够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并安全地导航。
4.2.3 智能代理的潜力

通过将大语言模型与记忆、工具使用和规划能力相结合,智能代理可以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打破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实现更复杂和自主的任务执行。这种“梦幻联动”不仅提升了技术的实用性,也推动了人工智能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2.4 LLM Agent 架构

一般而言,基于LLM的智能体框架包括以下核心组件:

  • 用户请求 - 用户的问题或请求
  • 智能体/大脑 - 充当协调者的智能体核心
  • 规划 - 协助智能体规划未来的行动
  • 记忆 - 管理智能体的过往行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4.1 智能体

在构建以大型语言模型(LLM)为核心的智能体系统中,LLM是至关重要的,充当系统的主脑和多任务协调的核心。这种智能体通过解析和执行基于提示模板的指令,这些模板不仅指导LLM具体操作,也详细定义了智能体的角色和人格,包括背景、性格、社会环境及人口统计信息等。这种人格化的描述使得智能体能更精准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为了优化这一过程,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关键方面:

  • 首先,系统需具备丰富的 上下文理解持续学习能力,不仅处理和记忆大量交互信息,还需不断优化执行策略和预测模型。
  • 其次,引入 多模态交互,融合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输入输出形式,让系统更自然有效地处理复杂任务和环境。此外,智能体的动态角色适应和个性化反馈也是提升用户体验和执行效率的关键。
  • 最后,加强 安全性可靠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赢得用户信任。整合这些元素,基于LLM的智能体系统能够在处理特定任务时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在用户交互和系统长期发展方面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这种系统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更是能够理解复杂指令、适应不同场景并持续优化自身行为的智能合作伙伴。
4.2.2 规划
无反馈规划

规划模块是智能体理解问题并可靠寻找解决方案的关键,它通过分解为必要的步骤或子任务来回应用户请求。任务分解的流行技术包括思维链(COT)思维树(TOT),分别可以归类为单路径推理和多路径推理。

首先,我们介绍“思维链(COT)”的方法,它通过分步骤细分复杂问题为一系列更小、更简单的任务,旨在通过增加计算的测试时间来处理问题。这不仅使得大型任务易于管理,而且帮助我们理解模型如何逐步解决问题。

接下来,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维树(TOT)”方法,通过在每个决策步骤探索多个可能的路径,形成树状结构图。这种方法允许采用不同的搜索策略,如宽度优先或深度优先搜索,并利用分类器来评估每个可能性的有效性。

有反馈规划

上述规划模块不涉及任何反馈,这使得实现解决复杂任务的长期规划变得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可以利用一种机制,使模型能够根据过去的行动和观察反复思考和细化执行计划。目标是纠正并改进过去的错误,这有助于提高最终结果的质量。这在复杂的现实世界环境和任务中尤其重要,其中试错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这种反思或批评机制的两种流行方法包括 ReActReflexion

**ReAct**方法提出通过结合特定任务的离散动作与语言描述,实现了在大规模语言模型(LLM)中融合推理与执行的能力。离散动作允许LLM与其环境进行交互,如利用Wikipedia搜索API,而语言描述部分则促进了LLM产生基于自然语言的推理路径。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LLM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直接交互,增强了模型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此外,基于自然语言的推理路径增加了模型决策过程的可解释性,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校验模型行为。ReAct设计亦注重模型行动的透明度与控制性,旨在确保模型执行任务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ReAct的开发为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其融合推理与执行的方法为解决复杂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Reflexion**是一个框架,旨在通过赋予智能体动态记忆和自我反思能力来提升其推理技巧。该方法采用标准的强化学习(RL)设置,其中奖励模型提供简单的二元奖励,行动空间遵循ReAct中的设置,即通过语言增强特定任务的行动空间,以实现复杂的推理步骤。每执行一次行动后,智能体会计算一个启发式评估,并根据自我反思的结果,可选择性地重置环境,以开始新的尝试。启发式函数用于确定轨迹何时效率低下或包含幻觉应当停止。效率低下的规划指的是长时间未成功完成的轨迹。幻觉定义为遭遇一系列连续相同的行动,这些行动导致在环境中观察到相同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4.3 记忆

记忆模块是智能体存储内部日志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存储过去的思考、行动、观察以及与用户的互动。它对于智能体的学习和决策过程至关重要。根据LLM智能体文献,记忆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以及将这两种记忆结合的混合记忆,旨在提高智能体的长期推理能力和经验积累。

  • 短期记忆 - 关注于当前情境的上下文信息,是短暂且有限的,通常通过上下文窗口限制的学习实现。
  • 长期记忆 - 储存智能体的历史行为和思考,通过外部向量存储实现,以便快速检索重要信息。
  • 混合记忆 -通过整合短期和长期记忆,不仅优化了智能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还加强了对过去经验的利用,从而提高了其长期推理和经验积累的能力。

在设计智能体的记忆模块时,需要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记忆格式,如自然语言、嵌入向量、数据库或结构化列表等。这些不同的格式对智能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任务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

4.2.4.4工具

工具使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够通过外部环境(例如Wikipedia搜索API、代码解释器和数学引擎)来获取信息或完成子任务。这包括数据库、知识库和其他外部模型的使用,极大地扩展了LLM的能力。在我们最初的与汽车销量相关的查询中,通过代码实现直观的图表是一个使用工具的例子,它执行代码并生成用户请求的必要图表信息。

LLM以不同方式利用工具:

  1. MRKL:是一种用于自主代理的架构。MRKL系统旨在包含一系列“专家”模块,而通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作为路由器,将查询引导至最合适的专家模块。这些模块既可以是大模型,也可以是符号的(例如数学计算器、货币转换器、天气API)。他们以算术为测试案例,对LLM进行了调用计算器的微调实验。实验表明,解决口头数学问题比解决明确陈述的数学问题更困难,因为大型语言模型(7B Jurassic1-large模型)未能可靠地提取出基本算术运算所需的正确参数。结果强调,当外部符号工具可以可靠地工作时,知道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至关重要,这由LLM的能力决定。
  2. Toolformer:这个学术工作是训练了一个用于决定何时调用哪些API、传递什么参数以及如何最佳地将结果进行分析的大模型。这一过程通过微调的方法来训练大模型,仅需要每个API几个示例即可。该工作集成了一系列工具,包括计算器、问答系统、搜索引擎、翻译系统和日历。Toolformer在多种下游任务中实现了显著提升的零次学习(zero-shot)性能,经常与更大的模型竞争,而不牺牲其核心的语言建模能力。
  3.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这也是一种增强大型语言模型(LLM)工具使用能力的策略,它通过定义一系列工具API,并将这些API作为请求的一部分提供给模型,从而使模型能够在处理文本任务时调用外部功能或服务。这种方法不仅扩展了LLM的功能,使其能够处理超出其训练数据范围的任务,而且还提高了任务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
  4. HuggingGPT:它是由大型语言模型(LLM)驱动的,设计用来自主处理一系列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HuggingGPT融合了LLM的能力和机器学习社区的资源,例如ChatGPT与Hugging Face的结合,使其能够处理来自不同模态的输入。具体来说,LLM在这里扮演着大脑的角色,一方面根据用户请求拆解任务,另一方面依据模型描述选择适合的模型执行任务。通过执行这些模型并将结果整合到计划的任务中,HuggingGPT能自主完成复杂的用户请求。这个过程展示了从任务规划到模型选择,再到任务执行,最后是响应生成的完整流程。首先,HuggingGPT利用ChatGPT分析用户的请求以理解他们的意图,并将其分解为可能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它会选择Hugging Face上托管的、最适合执行这些任务的专家模型。每个选定的模型被调用并执行,其结果将反馈给ChatGPT。最终,ChatGPT将所有模型的预测结果集成起来,为用户生成响应。HuggingGPT的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扩展了传统单一模式处理的能力,而且通过其智能的模型选择和任务执行机制,在跨领域任务中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4.3 Agent的挑战

构建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智能体是一个新兴领域,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限制。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4.3.1 角色适应性问题

智能体需要在特定领域内有效工作,对难以表征或迁移的角色,可以通过针对性地微调LLM来提高性能。这包括代表非常见角色或心理特征的能力提升。

4.3.2 上下文长度限制 (输入)

有限的上下文长度限制了LLM的能力,尽管向量存储和检索提供了访问更大知识库的可能性。系统设计需要创新,以在有限的通信带宽内有效运作。

4.3.3 提示的鲁棒性

智能体的提示设计需要足够鲁棒,以防微小的变化导致可靠性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自动优化调整提示或使用LLM自动生成提示。

4.3.4 知识边界控制 (幻觉、隐私侵犯问题)
  • 大模型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可能侵犯隐私,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控制LLM的内部知识,避免引入偏见或使用用户不知道的知识,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智能体在处理信息时更加透明和可控。

  • 大模型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输出,生成不存在的信息或错误解释现实世界的信息

4.3.5 成本与能耗

LLM处理大量请求时的效率和成本是重要考量因素。优化推理速度成本效率是提升多智能体系统性能的关键。

4.3.6 价值观

大模型的价值观取决于训练数据,需要确保其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避免偏见和歧视

4.3.7 安全

大模型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如被恶意利用进行攻击或滥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企业级应用

5.1 企业应用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 应用案例

5.2.1 咨询专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2 数据分析专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3 环保视频、图像分析专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4 环境报告撰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5 投入分析专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6 环境大模型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7 事情智能调度专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