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篇包含  LVS介绍   LVS 核心组件和专业术语  LVS的四种工作模式原理和优缺点比较 以及LVS ipvsadm 命令的使用 

LVS介绍 

                LVS 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 Linux 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它的官方站点是www.linuxvirtualserver.org现在LVS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因此性能较高。

作用

                通过LVS提供的负载均衡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器群集,它具有良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以低廉的成本实现最优的服务性能。

LVS 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高并发连接:LVS基于内核网络层面工作,有超强的承载能力和并发处理能力。单台LVS负载均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连接。

                稳定性强:是工作在网络4层之上仅作分发之用,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在负载均衡软件里的性能最强,稳定性最好,对内存和cpu资源消耗极低。

                成本低廉:硬件负载均衡器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LVS只需一台服务器和就能免费部署使用,性价比极高。

                 配置简单:LVS配置非常简单,仅需几行命令即可完成配置,也可写成脚本进行管理。

                支持多种算法:支持多种论调算法,可根据业务场景灵活调配进行使用

                支持多种工作模型:可根据业务场景,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解决生产环境请求处理问题。

                应用范围广:因为LVS工作在4层,所以它几乎可以对所有应用做负载均衡,包括http、数据库、DNS、ftp服务等等

2、不足

                软件本身不支持正则表达式处理,不能做动静分离;而现在许多网站在这方面都有较强的需求,这个是Nginx/HAProxy+Keepalived的优势所在。
                如果是网站应用比较庞大的话,LVS/DR+Keepalived实施起来就比较复杂

LVS 核心组件和专业术语

核心组件:

                               LVS的管理工具和内核模块 ipvsadm/ipvs

ipvsadm:用户空间的命令行工具,用于管理集群服务及集群服务上的RS等;

ipvs:工作于内核上的程序,可根据用户定义的集群实现请求转发;

专业术语:

        VS:Virtual Server                 #虚拟服务

        Director, Balancer                 #负载均衡器、分发器

        RS:Real Server                 #后端请求处理服务器

        CIP: Client IP                 #用户端IP

        VIP:Director Virtual IP                 #负载均衡器虚拟IP

        DIP:Director IP                 #负载均衡器IP

        RIP:Real Server IP                 #后端请求处理服务器IP

以直接路由(Direct routing)模式图解为例:

LVS负载均衡四种工作模式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上图当中的

直接路由(Direct routing)模式(LVS-DR)

                LVS/DR :直接路由模式,只有进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因为他修改的是目的mac地址)--利用二层功能mac地址

                原理:负载均衡器和RS都使用同一个IP对外服务。但只有DR对ARP请求进行响应,所有RS对本身这个IP的ARP请求保持静默。也就是说,网关会把对这个服务IP的请求全部定向给DR,而DR收到数据包后根据调度算法,找出对应的RS,把目的MAC地址改为RS的MAC(因为IP一致)并将请求分发给这台RS。这时RS收到这个数据包,处理完成之后,由于IP一致,可以直接将数据返给客户,则等于直接从客户端收到这个数据包无异,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优点:和TUN(隧道模式)一样,负载均衡器也只是分发请求,应答包通过单独的路由方法返回给客户端。与VS-TUN相比,VS-DR这种实现方式不需要隧道结构,因此可以使用大多数操作系统做为物理服务器。

                缺点:(不能说缺点,只能说是不足)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LVS还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

                LVS/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进站/出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IP负载均衡,他修改的是IP地址)  --利用三层功能
                LVS/TUN: 隧道模式,只有进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
                LVS/full-nat:  双向转换:通过请求报文的源地址为DIP,目标为RIP来实现转发:对于响应报文而言,修改源地址为VIP,目标地址为CIP来实现转发

NAT模式(VS-NAT)

                原理: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的IP头的目的地址,在负载均衡器上换成其中一台RS的IP地址,并发至此RS来处理,RS处理完成后把数据交给经过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再把数据包的源IP地址改为自己的IP,将目的地址改为客户端IP地址即可。期间,无论是进来的流量,还是出去的流量,都必须经过负载均衡器。         

                优点:集群中的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任何支持TCP/IP操作系统,只有负载均衡器需要一个合法的IP地址。

                缺点:扩展性有限。当服务器节点(普通PC服务器)增长过多时,负载均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因为所有的请求包和应答包的流向都经过负载均衡器。当服务器节点过多时,大量的数据包都交汇在负载均衡器那,速度就会变慢!

图解:

IP隧道(Tunnel)模式(VS-TUN)

                原理:互联网上的大多Internet服务的请求包很短小,而应答包通常很大。那么隧道模式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封装一个新的IP头标记(仅目的IP)发给RS,RS收到后,先把数据包的头解开,还原数据包,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不需要再经过负载均衡器。注意,由于RS需要对负载均衡器发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还原,所以说必须支持IPTUNNEL协议。所以,在RS的内核中,必须编译支持IPTUNNEL这个选项 ​

                优点: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后端节点服务器,而RS将应答包直接发给用户。所以,减少了负载均衡器的大量数据流动,负载均衡器不再是系统的瓶颈,就能处理很巨大的请求量,这种方式,一台负载均衡器能够为很多RS进行分发。而且跑在公网上就能进行不同地域的分发。 ​

                缺点:隧道模式的RS节点需要合法IP,这种方式需要所有的服务器支持”IP Tunneling”(IP Encapsulation)协议,服务器可能只局限在部分Linux系统上。

图解:

FULL-NAT模式

                原理:客户端对VIP发起请求,Director接过请求发现是请求后端服务。Direcrot对请求报文做full-nat,把源ip改为Dip,把目标ip转换为任意后端RS的rip,然后发往后端,rs接到请求后,进行响应,相应源ip为Rip目标ip还是DIP,又内部路由路由到Director,Director接到响应报文,进行full-nat。将源地址为VIP,目标地址改为CIP

图解:

四种模式的区别

lvs-nat与lvs-fullnat:请求和响应报文都经由Director

   lvs-nat:RIP的网关要指向DIP

   lvs-fullnat:RIP和DIP未必在同一IP网络,但要能通信

lvs-dr与lvs-tun:请求报文要经由Director,但响应报文由RS直接发往Client

   lvs-dr:通过封装新的MAC首部实现,通过MAC网络转发

   lvs-tun:通过在原IP报文外封装新IP头实现转发,支持远距离通信

LVS ipvsadm 命令的使用

LVS-server安装lvs管理软件

yum -y install ipvsadm	

                程序包:ipvsadm(LVS管理工具)

                主程序:/usr/sbin/ipvsadm

                规则保存工具:/usr/sbin/ipvsadm-save > /path/to/file

                配置文件:/etc/sysconfig/ipvsadm-config

命令选项

-A --add-service #在服务器列表中新添加一条新的虚拟服务器记录
-s --scheduler #使用的调度算法, rr | wrr | lc | wlc | lblb | lblcr | dh | sh | sed | nq 默认调度算法是 wlc
例:ipvsadm -A -t 192.168.1.2:80 -s wrr

-a --add-server  #在服务器表中添加一条新的真实主机记录
-t --tcp-service #说明虚拟服务器提供tcp服务
-u --udp-service #说明虚拟服务器提供udp服务
-r --real-server #真实服务器地址
-m --masquerading #指定LVS工作模式为NAT模式
-w --weight #真实服务器的权值
-g --gatewaying #指定LVS工作模式为直接路由器模式(也是LVS默认的模式)
-i --ip #指定LVS的工作模式为隧道模式  
-p #会话保持时间,定义流量被转到同一个realserver的会话存留时间
例:ipvsadm -a -t 192.168.1.2:80 -r 192.168.2.10:80 -m -w 1

-E -edit-service #编辑内核虚拟服务器表中的一条虚拟服务器记录。
-D -delete-service #删除内核虚拟服务器表中的一条虚拟服务器记录。
-C -clear #清除内核虚拟服务器表中的所有记录。
-R -restore #恢复虚拟服务器规则
-S -save #保存虚拟服务器规则到标准输出,输出为-R 选项可读的格式
-e -edit-server #编辑一条虚拟服务器记录中的某条真实服务器记录
-d -delete-server #删除一条虚拟服务器记录中的某条真实服务器记录
-L|-l --list #显示内核虚拟服务器表

--numeric, -n:#以数字形式输出地址和端口号
--exact: #扩展信息,精确值 
--connection,-c: #当前IPVS连接输出
--stats: #统计信息
--rate : #输出速率信息

参数也可以从/proc/net/ip_vs*映射文件中查看
-Z –zero #虚拟服务表计数器清零(清空当前的连接数量等)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