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卷积神经网络CNN

1、什么是CNN

2、核心

3、构造

二、案例实现

1、下载训练集、测试集

代码实现如下:

2、展示部分图片

运行结果:

3、图片打包

运行结果:

4、判断当前使用的CPU还是GPU

5、定义卷积神经网络

运行结果:

6、训练、测试模型

运行结果:


以下代码类似于前面所说的神经网络实现手写数字识别,可参考下列博客。

《深度学习》PyTorch 手写数字识别 案例解析及实现 <下>icon-default.png?t=O83Ahttps://blog.csdn.net/qq_64603703/article/details/142282105?fromshare=blogdetail&sharetype=blogdetail&sharerId=142282105&sharerefer=PC&sharesource=qq_64603703&sharefrom=from_link

一、卷积神经网络CNN

1、什么是CNN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主要应用于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2、核心

        核心是卷积层,这是一种通过在输入数据上应用滤波器(也称为卷积核)来提取特征的操作。卷积层的输出是一系列的特征图每个特征图表示一种特定的图像特征,例如边缘、纹理等。这种特征提取的方式可以捕捉到图像中的局部模式,并且在不同位置共享参数,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效率和泛化能力。

3、构造

        CNN还包括池化层,用于减小特征图的尺寸降低计算复杂度,增加模型的平移不变性。

        卷积神经网络还可以包含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的堆叠,以及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用于进行分类或回归等任务。

二、案例实现

1、下载训练集、测试集

        通过现有的库调用其用法直接去下载现成的手写数字的数据集,这些手写数字集共有70000张图片,这些图片都有其对应的标签,大小为28*28,灰度图,数字居中,直接使用即可。

        将这70000张图片,60000张当做训练集,10000张当做测试集。

代码实现如下:
import torch
print(torch.__version__)

"""MNIST包含70,000张手写数字图像:60,000张用于训练,10,000张用于测试。
图像是灰度的,28x28像素的,并且居中的,以减少预处理和加快运行。"""

from torch import nn  # 导入神经网络模块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 数据包管理工具,打包数据,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 封装了很多与图像相关的模型,数据集
from torchvision.transforms import ToTensor   # 数据转换,张量,将其他类型的数据转换为tensor张量,numpy arrgy,

"""下载训练数据集,图片+标签"""
training_data = datasets.MNIST(   # 跳转到函数的内部源代码,pycharm 按下ctrl +鼠标点击
    root='data',   # 表述下载的数据存放的根目录
    train=True,   # 表示下载的是训练数据集,如果要下载测试集,更改为False即可
    download=True,   # 表示如果根目录有该数据,则不再下载,如果没有则下载
    transform=ToTensor()   # 张量,图片是不能直接传入神经网络模型
    # 表示制定一个数据转换操作,将下载的图片转换为pytorch张量,因为pytorch只能处理张量tensor类型的数据
)

test_data = datasets.MNIST(
    root='data',
    train=Fals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oTensor()  # Tensor是在深度学习中提出并广泛应用的数据类型,它与深度学习框架(如 PyTorch、TensorFlo
)  # NumPy 数组只能在CPU上运行。Tensor可以在GPU上运行,这在深度学习应用中可以显著提高计算速度。

print(len(training_data))
print(len(test_data))

        实现结果就是当前代码的目录多出了一个data文件,里面存放的就是下载好的手写数字的图片,打印内容为下载的图片个数。

2、展示部分图片

        取出9张图片,将其展示在画布上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导入绘图库
figure = plt.figure()   # 设置一个空白画布
for i in range(9):
    img,label = training_data[i+59000]   # 提取第59000张图片开始,共9张,返回图片及其对应的标签值

    figure.add_subplot(3,3,i+1)   # 在画布创建3行3列的小窗口,通过遍历的值i来确定每个画布展示的图片
    plt.title(label)   # 设置每个窗口的标题,设置标签为上述返回的标签值
    plt.axis('off')   # 取消画布中的坐标轴的图像
    plt.imshow(img.squeeze(),cmap='gray')   # plt.imshow()将NumPy数组data中的数据显示为图像,并在图形窗口中,
    a = img.squeeze()   # img.squeeze()从张量img中去掉维度为1的。如果该维度的大小不为1,则张量不会改变。
plt.show()
运行结果:

3、图片打包

        因为图片的数量太多,将其一张一张的放入GPU进行计算太耗费时间,而且还浪费资源,所以将64张图片打包成一份,将这一整个数据包传入GPU使其计算,这样大大增加了运行的效率。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training_data,batch_size=64)  # 调用上述定义的DataLoader打包库,将训练集的图片和标签,64张图片为一个包,
test_dataloader = DataLoader(test_data,batch_size=64)   # 将测试集的图片和标签,每64张打包成一份
for x,y in test_dataloader:
    # x是表示打包好的每一个数据包,其形状为[64,1,28,28],64表示批次大小,1表示通道数为1,即灰度图,28表示图像的宽高像素值
    # y表示每个图片标签
    print(f"shape of x[N,C,H,W]:{x.shape}")   # 打印图片形状
    print(f"shape of y:{y.shape}{y.dtype}")   # 打印标签的形状和数据类型
    break  # 跳出并终止循环,表示只遍历一个包的数据情况
运行结果:

4、判断当前使用的CPU还是GPU

"""判断当前设备是否支持GPU,其中mps是苹果m系列芯片的GPU"""  # 返回cuda,mps,cpu, m1,m2集显CPU+GPU RTX3060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mps' if torch.backends.mps.is_available() else "cpu"
print(f"Using {device} device")  # 字符串的格式化。CUDA驱动软件的功能:pytorch能够去执行cuda的命令,cuda通过GPU指令集
# 神经网络的模型也需要传入到GPU,1个batchsize的数据集也需要传入到GPU,才可以进行训练。

5、定义卷积神经网络

"""定义神经网络"""
class CNN(nn.Module):   # 继承nn算法中的Module
    def __init__(self):   # 这里输入大小为(1,28,28)
        super(CNN,self).__init__()
        self.conv1 = nn.Sequential(   # 第一层卷积, 将多个层组合成一起。
            nn.Conv2d(    # 二维卷积成,2d一般用于图像,3d用于视频数据(多一个时间维度),1d一般用于结构化的序列数据
                in_channels=1,    # 输入图像通道个数,1表示灰度图(确定了卷积核 组中的个数),
                out_channels=16,   # 输出多少个特征图,也可表示卷积核的个数
                kernel_size=5,   # 卷积核大小,5*5
                stride=1,   # 卷积核移动的步长
                padding=2,   # 边缘填充层数
            ),   # 输出的特征图为(16*28*28)
            nn.ReLU(),   # 设置激活层,引入非线性,增强表达能力,relu层,不会改变特征图的大小(16*28*28)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 池化层,大小为2*2,进行最大池化,压缩图像大小,输出结果为:(16*14*14)
        )
        self.conv2 = nn.Sequential(   # 第二层卷积, 输入(16*14*14),定义两个二维卷积层,用于连续卷积
            nn.Conv2d(16,32,5,1,2),  # 输出(32*14*14)
            nn.ReLU(),   # relu层(32*14*14)
            nn.Conv2d(32,32,5,1,2),  # 输出(32*14*14)
            nn.ReLU(),    # (32,14,14)
            nn.MaxPool2d(2),   # 最大池化,输出(32*7*7)
        )
        self.conv3 = nn.Sequential(   # 输入(32*7*7)
            nn.Conv2d(32, 64, 5, 1, 2),  # (64*7*7)
            nn.ReLU(),  # 输出(64*7*7)
        )
        self.out = nn.Linear(64*7*7,10)   # 全连接层得到的结果

    def forward(self, x):   # 定义前向传播
        x = self.conv1(x)    # 对传入模型的图片数据进行第一层卷积处理
        x = self.conv2(x)
        x = self.conv3(x)   # 输出(64,64,7,7)
        x = x.view(x.size(0),-1)    # 重新调整张量的形状,即flatten操作,结果为:(batch_size,64*7*7)
        # x.size(0)表示获取第一个维度的大小,-1表示自动计算维度大小
        # x.view(x.size(0),-1)将张量x重新调整为两维张量,其中第一维的大小保持不变(即x.size(0)),而第二维的大小是自动计算的,以确保总元素数量与原始张量相同。
        output = self.out(x)
        return output

model = CNN().to(device)   # 将模型传入GPU
print(model)   # 打印模型的结构
运行结果:

6、训练、测试模型

def train(dataloader,model,loss_fn,optimizer):   # 导入参数,dataloader表示打包,数据加载器,model导入上述定义的神经网络模型,loss_fn表示损失值,optimizer表示优化器
    model.train()   # 模型设置为训练模式
    # 告诉模型,我要开始训练,模型中权重w进行随机化操作,已经更新w。在训练过程中,w会被修改的
    # #pytorch提供2种方式来切换训练和测试的模式,分别是:model.train()和 model.eval()。
    # 一般用法是:在训练开始之前写上model.train(),在测试时写上model.eval()。
    batch_size_num = 1
    for x,y in dataloader:    # 遍历打包的图片的每一个包中的每一张图片及其对应的标签,其中batch为每一个数据的编号
        x,y = x.to(device),y.to(device)   # 把训练数据集和标签传入cpu或GPU
        pred = model.forward(x)    # 模型进行前向传播,输入图片信息后得到预测结果,forward可以被省略,父类中已经对次功能进行了设置。自动初始化w权值
        loss = loss_fn(pred,y)     # 调用交叉熵损失函数计算损失值loss,输入参数为预测结果和真实结果,
        # Backpropaqation 进来一个batch的数据,计算一次梯度,更新一次网络
        optimizer.zero_grad()    # 梯度值清零,在反向传播之前先清除之前的梯度
        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计算得到每个参数的梯度值w
        optimizer.step()    # 根据梯度更新权重w参数

        loss_value = loss.item()   # 从tensor数据中提取数据出来,tensor获取损失值
        if batch_size_num % 200 == 0:  # 判断遍历包的个数是否整除于200,用于将训练到的包的个数打印出来,整除200目的是节省资源
            print(f"loss:{loss_value:>7f}   [number: {batch_size_num}]")  # 打印损失值及其对应的值,损失值最大宽度为7,右对齐
        batch_size_num += 1    # 每遍历一个包增加一次,以达到显示出来遍历的包的个数

def test(dataloader,model,loss_fn):  # 输入参数打包的图片、训练好的模型、以及损失值
    size = len(dataloader.dataset)   # 返回测试数据集的样本总数
    num_batches = len(dataloader)   # 返回当前dataloader配置下的批次数
    model.eval()    # 表示此为模型测试,w就不能再更新。
    test_loss,correct = 0, 0   # 设置总损失值初始化为0,正确预测结果初始化为0
    with torch.no_grad():    # 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关闭梯度计算。当你确认不会调用Tensor.backward()的时候。这可以减少计算
        for x,y in dataloader:   # 遍历测试集中的每个包的每个图片及其对应的标签
            x,y = x.to(device),y.to(device)   # 将其传入gpu
            pred = model.forward(x)   # 图片数据进行前向传播
            test_loss += loss_fn(pred,y).item()    # test_loss是会自动累加每一个批次的损失值
            correct += (pred.argmax(1) == y).type(torch.float).sum().item()  # pred.argmax(1) == y用于判断预测结果最大值对用的标签是否与真实值相同,然后将判断结果的bool值转变为浮点数并求和
            a = (pred.argmax(1) == y)   # dim=1表示每一行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索引号,dim=0表示每一列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索引号
            b = (pred.argmax(1) == y).type(torch.float)
    test_loss /= num_batches    # 总损失值除以打包的批次数,返回测试的每一个包的损失值的均值,能来衡量模型测试的好坏。
    correct /= size   # 平均的正确率
    print(f"Test result: \n Accuracy:{(100 * correct)}%, Avg loss:{test_loss}")  # 打印测试集测试结果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  # 创建交叉熵损失函数对象,因为手写字识别中一共有10个数字,输出会有10个结果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lr=0.001)  # 创建一个优化器,SGD为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学习率或者叫步长为0.0045


epochs = 8  # 设置训练的轮数为8轮,因为模型中设置了权重值的更新,所以重复训练会更新模型的权值
for i in range(epochs):
    print(f"Epoch {i+1}\n--------------------")
    train(train_dataloader,model,loss_fn,optimizer)
print('Done!!')
test(test_dataloader,model,loss_fn)   # 导入测试集进行测试
运行结果: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