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N算法

KNN(K-Nearest Neighbor,K最近邻)算法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尤其在分类问题中表现出色。在手写数字识别领域,KNN算法通过比较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之间的距离,找到最近的K个邻居,并根据这些邻居的类别来预测测试样本的类别。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了解,knn怎么进行手写数字识别:

数字识别

对于数字识别我们进行三个方面来完成它:

  1. 训练模型:得到模型
  2. 测试模型:测试模型识别的准确率
  3. 测试新的数据:查看实用效果

训练模型

  1. 收集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读取图片数据

使用opencv处理图片,将图片的像素数值读取进来,并返回的是一个三维(高,宽,颜色)numpy数组

 pip install opencv-python==3.4.11.45
import cv2
img = cv2.imread("digits.png")
  1. 转化灰度图

将图片转化为灰度图,从而让三维数组变成二位的数组:

gray = cv2.cvtColor(img,cv2.COLOR_BGR2GRAY)
  1. 处理图像

对图片进行处理:将其先垂直切分(横向)成50份,再将每一份水平切分(竖向)成100份,这样我们的每份图片的像素值都为20*20(训练的图片比较规范)共500个,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ells = [np.hsplit(row,100) for row in np.vsplit(gray,50)] #列表生成式
  1. 装进array数组

将切分的每一份图片像素数据都装进array数组中:

x = np.array(cells)
  1. 分隔数据

将数据竖着分隔一半,一半作为训练集,一般作为测试集:

train = x[:,:50]
test = x[:,50:100]
  1. 调整数据结构

由于我们最后要将数据放在KNN算法中训练,我们得将数据结构调整为适合KNN算法训练的结构,KNN要求输入的数据为二维数组,那么我们就来改变每份图片数组的维度:reshape:

train_new = train.reshape(-1,400).astype(np.float32)
  1. 分配标签

我们训练着那么多的数据,却没有给他们具体的类别标签(图像的实际值),因为我们之前的图像处理都是在寻找图像特征,但是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具体对应的类别,只有空荡荡的特征,无法分类,所以我们得给切分的每份图片打上它们对应的标签:

#repeat用于重复数组中数值,此处重复250次,因为训练集中表示每个类别的图片只有250个,要将它们一一对应打上标签
#np.newaxis用于在数组中创建一个新的维度,即将每个标签单独放
#原本[00000……1111……] ----> [[0][0]……[1][1]……]
k = np.arange(10)
train_mark = np.repeat(k,250)[:,np.newaxis]
  1. 训练模型

在训练时,将训练集与标签一一对应训练:

#通过cv2创建一个knn模型
knn = cv2.ml.KNearest_create()
#cv2.ml.ROW_SAMPLE:告诉opencv将训练的数据与类别按行一一对应训练
knn.train(train_new,cv2.ml.ROW_SAMPLE,train_mark)

完整代码展示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总结:收集数据 -- 读取图片数据 -- 转化灰度图 -- 处理图像 -- 装进array数组 -- 调整数据结构 -- 分配标签 -- 训练模型

#读取训练集图片
img = cv2.imread("digits.png")

#将图片转化为灰度图
gray = cv2.cvtColor(img,cv2.COLOR_BGR2GRAY)

#对图片进行处理
cells = [np.hsplit(row,100) for row in np.vsplit(gray,50)]

#将每一份图片都装进array数组中
x = np.array(cells)

#分隔数据
train = x[:,:50]
test = x[:,50:100]

#将数据构造为符合KNN的输入,KNN要求输入的数据为二维数组
#那么我们就来改变每份图片数组的维度:reshape
train_new = train.reshape(-1,400).astype(np.float32)

#分配标签
k = np.arange(10)
train_mark = np.repeat(k,250)[:,np.newaxis]

#通过cv2创建一个knn模型
knn = cv2.ml.KNearest_create()
#cv2.ml.ROW_SAMPLE:告诉opencv将训练的数据与类别按行一一对应训练
knn.train(train_new,cv2.ml.ROW_SAMPLE,train_mark)

这样我们就训练好的这份简单的数据内容,训练了一个可以识别数字0~9的模型,模型训练完了,我们总得知道它到底能不能识别数字吧?识别数字成功的准确率能达到多少呢?

测试模型

  1. 评估性能:测试模型帮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效率、鲁棒性和其他性能指标。
  2. 识别问题:通过测试,可以及早发现和定位模型或产品中的缺陷、错误或不足之处。
  3. 优化和改进:测试模型提供的数据和反馈是优化和改进模型或产品的关键依据。基于测试结果,可以调整模型参数、改进算法设计、优化系统架构等,以提升模型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那么我们来测试我们刚刚训练出的模型:

前面说了,图片中的数据一半作为训练集,一半作为测试集,将测试集数据也进行以上操作:

test_new = test.reshape(-1,400).astype(np.float32) #调整数据结构
test_labels = np.repeat(k,250)[:,np.newaxis] #分配标签

处理好测试集的数据之后,我们来测试模型:

#将测试集放入模型测试
ret,result,neighbours,dist = knn.findNearest(test_new,k=3)
    #ret:表示操作是否成功
    #result:表示测试样本的预测标签(浮点数组)
    #neighbours:表示与测试样本最近的k个邻居的索引(整数数组)
    #dist:表示测试样本与每个最近邻居之间的距离(浮点数组)
#通过测试集校验准确率
matches = result==test_labels #将模型对测试集的预测结果(result)与实际的测试标签(test_labels)进行比较。
correct = np.count_nonzero(matches) #计算 matches 数组中 True(即正确预测)的数量
accuracy = correct*100.0/result.size #result.size 返回 result 数组中的元素总数
print("当前准确率为:",accuracy)
----------------
当前准确率为: 91.64

模型测试完成后,我们要尝试它在实际中的使用效果,查看其实用性。

测试新的数据

在画图软件中,画几个像素值20*20的图片,让其进入模型看看测试结果: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测试数据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处理:

#处理图片
try_img = cv2.imread("4.png")  #读取图片
try_gray = cv2.cvtColor(try_img,cv2.COLOR_BGR2GRAY) #转为灰度图,二维
z = np.array(try_gray) #装入二维数组
try_new = z.reshape(-1,400).astype(np.float32) #调整结构,适用于KNN
#测试结果
ret,result,neighbours,dist = knn.findNearest(try_new,k=3)
print(result)  #查看测试结果,显示分类类别
------------------
[[4.]]  #测试结果正确

总结

本篇介绍了如何使用KNN算法进行手写数字识别:

  1. 训练模型:收集数据 – 读取图片数据 – 转化灰度图 – 处理图像 – 装进array数组 – 调整数据结构 – 分配标签 – 训练模型

  2. 测试模型:评估性能 – 识别问题 – 优化和改进

  3. 测试数据:查看实用性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