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在前端构建工具领域,Vite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构建方式迅速崛起
  • 其中一个核心优势在于其背后强大的双构建引擎 —— Esbuild 和 Rollup
  • 这两个引擎分别负责不同的构建阶段,共同为Vite提供了出色的构建速度和灵活的构建策略

Vite 架构图

  • 很多人对 Vite 的双引擎架构仅仅停留在开发阶段使用 Esbuild,生产环境用 Rollup 的阶段,殊不知,Vite 真正的架构远没有这么简单
  • 参考如下 Vite 架构图:

1 ) Esbuild 高性能构建工具

  • Esbuild 在很多关键的构建阶段让 Vite 获得了相当优异的性能,如果这些阶段用传统的打包器/编译器来完成的话,开发体验要下降一大截

2 )Esbuild 作用

  • 依赖预构建——作为 Bundle 工具
  • 在开发阶段的依赖预构建阶段, node_modules 依赖的大小动辄几百 MB 甚至上 GB ,会远超项目源代码,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如果这些依赖直接在 Vite 中使用,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

  • 在依赖预构建这块,主要是 ESM 格式的兼容性问题和海量请求的问题,不再赘述,总而言之,对于第三方依赖,需要在应用启动前进行打包并且转换为ESM 格式

  • Vite 1.x 版本中使用 Rollup 来做这件事情,但 Esbuild 的性能实在是太强了,Vite 2.x 果断采用 Esbuild 来完成第三方依赖的预构建,至于性能到底有多强,大家可以参照它与传统打包工具的性能对比

工具时间
esbuild0.33s
parcel 232.48s
rollup + terser34.95s
webpack 541.53s
  • 当然,Esbuild 作为打包工具也有一些缺点,不支持降级到 ES5 的代码。这意味着在低端浏览器代码会跑不起来,不支持 const enum 等语法,这意味着单独使用这些语法在 esbuild 中会直接抛错,不提供操作打包产物的接口,像 Rollup 中灵活处理打包产物的能力(如 renderChunk钩子) 在 Esbuild 当中完全没有。不支持自定义 Code Splitting 策略。传统的 Webpack 和 Rollup 都提供了自定义拆包策略的 API,而 Esbuild 并未提供,从而降级了拆包优化的灵活性
  • 尽管 Esbuild 作为一个社区新兴的明星项目,有如此多的局限性,但依然不妨碍 Vite 在开发阶段使用它成功启动项目并获得极致的性能提升,生产环境处于稳定性考虑当然是采用功能更加丰富、生态更加成熟的 Rollup 作为依赖打包工具了

2 )单文件编译——作为 TS 和 JSX 编译工具

  • 在依赖预构建阶段, Esbuild 作为 Bundler 的角色存在。而在 TS(X)/JS(X) 单文件编译上面,Vite 也使用 Esbuild 进行语法转译,也就是将 Esbuild 作为 Transformer 来用。大家可以在架构图中 Vite Plugin Pipeline 部分注意到:
  • 也就是说,Esbuild 转译 TS 或者 JSX 的能力通过 Vite 插件提供,这个 Vite 插件在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都会执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这个结论:
    • Vite 已经将 Esbuild 的 Transformer 能力用到了生产环境
    • 尽管如此,对于低端浏览器场景,Vite 仍然可以做到语法和 Polyfill 安全
  • 这部分能力用来替换原先 Babel 或者 TSC 的功能,因为无论是 Babel 还是 TSC都有性能问题,大家对这两个工具普遍的认知都是: 慢,太慢了。
  • 当 Vite 使用 Esbuild 做单文件编译之后,提升可以说相当大了,我们以一个巨大的、50多 MB 的纯代码文件为例,来对比 Esbuild 、 Babel 、 TSC 包括 SWC 的编译性能:
工具时间
esbuild0.7 s
swc0.9 s
typescript8.2 s
babel12.8 s
  • 可以看到,虽然 Esbuild Transfomer 能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但其自身也有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 TS 中的类型检查问题。这是因为 Esbuild 并没有实现 TS 的类型系统,在编译 TS (或者 TSX ) 文件时仅仅抹掉了类型相关的代码,暂时没有能力实现类型检查

  • 也因此,快速上手这一节,我让大家注意初始化工程的构建脚本, vite build 之前会先执行 tsc 命令,也就是借助 TS 官方的编译器进行类型检查

  • 当然,要解决类型问题,我更推荐大家使用 TS 的编辑器插件。在开发阶段就能早早把问题暴露出来并解决,不至于等到项目要打包上线的时候

3 ) 代码压缩——作为压缩工具

  • Vite 从 2.6 版本开始,就官宣默认使用 Esbuild 来进行生产环境的代码压缩,包括 JS 代码和 CSS 代码。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到,在生产环境中 Esbuild 压缩器通过插件的形式融入到了 Rollup 的打包流程中:
  • 那为什么 Vite 要将 Esbuild 作为生产环境下默认的压缩工具呢?因为压缩效率实在太高了!传统的方式都是使用 Terser 这种 JS 开发的压缩器来实现,在 Webpack 或者 Rollup 中作为一个 Plugin 来完成代码打包后的压缩混淆的工作,但 Terser 其实很慢,主要有 2个原因。压缩这项工作涉及大量 AST 操作,并且在传统的构建流程中,AST 在各个工具之间无法共享,比如 Terser 就无法与 Babel 共享同一个 AST,造成了很多重复解析的过程

  • JS 本身属于解释性 + JIT(即时编译) 的语言,对于压缩这种 CPU 密集型的工作,其性能远远比不上 Golang 这种原生语言。因此,Esbuild 这种从头到尾共享 AST 以及原生语言编写的 Minifier 在性能上能够甩开传统工具的好几十倍

来看下下面这个实际大型库( echarts )的压缩性能

  • 压缩一个大小为 3.2 MB 的库,Terser 需要耗费 8798 ms ,而 Esbuild 仅仅需要 361ms ,压缩效率较 Terser 提升了二三十倍,并且产物的体积几乎没有劣化,因此 Vite 果断将其内置为默认的压缩方案

  • 总的来说,Vite 将 Esbuild 作为自己的性能利器,将 Esbuild 各个垂直方向的能力( Bundler 、 Transformer 、 Minifier )利用的淋漓尽致,给 Vite 的高性能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 更多参考:minification-benchmarks

Rollup

  • Rollup 在 Vite 中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 Esbuild,它既是 Vite 用作生产环境打包的核心工具,也直接决定了 Vite 插件机制的设计。那么,Vite 到底基于 Rollup 做了哪些事情?

1 )生产环境 Bundle

  • 虽然 ESM 已经得到众多浏览器的原生支持,但生产环境做到完全 no-bundle 也不行,会有网络性能问题。为了在生产环境中也能取得优秀的产物性能,Vite 默认选择在生产环境中利用 Rollup 打包,并基于 Rollup 本身成熟的打包能力进行扩展和优化,主要包含3 个方面

1.1 CSS 代码分割

  • 如果某个异步模块中引入了一些 CSS 代码,Vite 就会自动将这些 CSS 抽取出来生成单独的文件,提高线上产物的 缓存复用率

1.2 自动预加载

  • Vite 会自动为入口 chunk 的依赖自动生成预加载标签 <link rel="moduelpreload">,如:

    <head>
     <!-- 省略其它内容 -->
     <!-- 入口 chunk -->
     <script type="module" crossorigin src="/assets/index.250e0340.js"></script>
     <!-- 自动预加载入口 chunk 所依赖的 chunk-->
     <link rel="modulepreload" href="/assets/vendor.293dca09.js">
    </head>
    
  • 这种适当预加载的做法会让浏览器提前下载好资源,优化页面性能

1.3 异步 Chunk 加载优化

  • 在异步引入的 Chunk 中,通常会有一些公用的模块,如现有两个异步引入的 Chunk: A 和 B ,而且两者有一个公共依赖 C,如下图:
  • 一般情况下,Rollup 打包之后,会先请求 A,然后浏览器在加载 A 的过程中才决定请求和加载 C,但 Vite 进行优化之后,请求 A 的同时会自动预加载 C,通过优化 Rollup 产物依赖加载方式节省了不必要的网络开销

2 ) 兼容插件机制

无论是开发阶段还是生产环境,Vite 都根植于 Rollup 的插件机制和生态,如下面的架构图所示:

  • 在开发阶段,Vite 借鉴了 WMR 的思路,自己实现了一个 Plugin Container ,用来模拟Rollup 调度各个 Vite 插件的执行逻辑,而 Vite 的插件写法完全兼容 Rollup,因此在生产环境中将所有的 Vite 插件传入 Rollup 也没有问题。
  • 反过来说,Rollup 插件却不一定能完全兼容 Vite(这部分我们会在插件开发小节展开来说)。不过,目前仍然有不少 Rollup 插件可以直接复用到 Vite 中,你可以通过这个站点查看所有兼容 Vite 的 Rollup 插件: vite-rollup-plugins.patak.dev/
  • Vite 属于 人有我优 的类型,因为类似的工具之前有 Snowpack,Vite 诞生之后补齐了作为一个 nobundle 构建工具的 Dev Server 能力(如 HMR),确实比现有的工具能力更优。但更重要的是,Vite 在社区生态方面比 Snowpack 更占先天优势。
  • Snowpack 自研了一套插件机制,类似 Rollup 的 Hook 机制,可以看出借鉴了 Rollup的插件机制,但并不能兼容任何现有的打包工具。如果需要打包,只能调用其它打包工具的 API,自身不提供打包能力。
  • 而 Vite 的做法是从头到尾根植于的 Rollup 的生态,设计了和 Rollup 非常吻合的插件机制,而 Rollup 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打包方案,从诞生至今已经迭代了 六年多 的时间,npm 年下载量达到 上亿次 ,产物质量和稳定性都经历过大规模的验证。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根植于已有成熟工具的思路也能打消或者降低用户内心的疑虑,更有利于工具的推广和发展。
  • 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mt2Uyh-lpHqHAHqjsen7zw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