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变换之(二)—— 傅立叶级数
目录前言一、复数的概念?二、欧拉公式2-1、虚数单位i2-2、欧拉公式的定义2-3、欧拉公式的描述总结前言这是一个系列笔记,在理解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时候需要用到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基础是傅立叶级数公式,而傅立叶级数公式中又包含欧拉公式,这篇文章就是这么来的。一、复数的概念?我们把形如 z=a+bi(a、b均为实数)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 称为实部,b 称为虚部,i 称为虚数单位。当 z 的虚部
前言
这是一个系列笔记,在理解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时候需要用到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基础是傅立叶级数公式,而傅立叶级数公式中又包含欧拉公式,这篇文章是第二篇。
一、傅立叶级数的由来
数学家们猜测一些周期函数可以写成三角函数的和,即像图中表示的那样(黑色斜线:周期为2Π的函数;红色曲线:各个三角函数的和)。
而傅里叶则猜测任意周期函数都可以写成三角函数的和。
二、傅立叶级数公式
分析公式(即为什么周期函数可以写成三角函数的和呢?):
1、常数项C,用来调整整体位置。
2、因为任意函数都可以分解为奇函数和偶函数之和,所以正弦、余弦函数是组成任意函数的基础,他们之间经过合理的加减组合,可以成为任意函数,必须有!
3、调整振幅(振幅是正弦、余弦函数前边的系数),为了使其尽可能的逼近原函数。
4、正弦、余弦函数内的系数是为了让他们周期为T,即所有三角函数的和组成的函数要与他们要逼近函数的周期相同。
三、频域和时域
有关于为什么要讲到频域和时域,是因为在后边详细推导傅立叶级数公式的时候会用到。
在上一个笔记里,我们讲到了欧拉公式:
传送门:傅立叶变换之(一)——欧拉公式
一看到这个,我们就应该想出来这么一幅图:
即欧拉公式代表的就是单位圆上的点。
我们把欧拉公式的虚部(也就是纵坐标)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正弦函数。(欧拉公式整体看成是我们熟知的a+bi就可以了,虚部不就是对应欧拉公式中的正弦函数吗?)
同理,我们把实部(也就是横坐标)记录下来,就是余弦函数的曲线。
这两种看待欧拉公式的角度,一个可以观察到旋转的频率,所以称之为频域;另一种可以看到流逝的时间,所以称之为时域。
四、傅立叶级数公式的进一步求解
4-1、抛砖引玉
假设有函数:
根据上一点对频域和时域的讲解,这里我们把它转化到频域中去。
由欧拉公式
e
i
t
=
cos
(
t
)
+
i
sin
(
t
)
{\rm e}^{it}=\cos(t)+i \sin(t)
eit=cos(t)+isin(t)可以得到:
e
i
t
+
e
i
2
t
=
(
cos
(
t
)
+
cos
(
2
t
)
)
+
i
(
sin
(
t
)
+
sin
(
2
t
)
)
{\rm e}^{it}+{\rm e}^{i2t}=(\cos(t)+\cos(2t))+i( \sin(t)+\sin(2t))
eit+ei2t=(cos(t)+cos(2t))+i(sin(t)+sin(2t))
即g(x)函数是
e
i
t
+
e
i
2
t
{\rm e}^{it}+{\rm e}^{i2t}
eit+ei2t 的虚部。
我们令:
G
(
t
)
=
e
i
t
+
e
i
2
t
G(t)= {\rm e}^{it}+{\rm e}^{i2t}
G(t)=eit+ei2t
从线性代数的角度来说:
G
(
t
)
G(t)
G(t)是基
e
i
t
{\rm e}^{it}
eit和
e
i
2
t
{\rm e}^{i2t}
ei2t的线性组合。
注意:基是描述、刻画向量空间的基本工具。
接下来看如何求正交向量(基)中其中一个向量前边的系数:
假设有:
w
⃗
=
2
u
⃗
+
3
v
⃗
\vec{w} = 2\vec{u}+ 3\vec{v}
w=2u+3v
其中
u
⃗
=
(
−
1
,
1
)
\vec{u}=(-1,1)
u=(−1,1),
v
⃗
=
(
1
,
1
)
\vec{v}=(1,1)
v=(1,1)。
因为他们是正交向量,所以:
u
⃗
⋅
v
⃗
=
0
\vec{u} \cdot \vec{v} = 0
u⋅v=0
结论一(只有正交基才使用):
u
⃗
\vec{u}
u的系数a可以计算为:
w
⃗
⋅
u
⃗
u
⃗
⋅
u
⃗
=
2
\frac{\vec{w} \cdot \vec{u}} {\vec{u} \cdot \vec{u}} = 2
u⋅uw⋅u=2
同理:
v
⃗
\vec{v}
v的系数b可以计算为:
w
⃗
⋅
v
⃗
v
⃗
⋅
v
⃗
=
3
\frac{\vec{w} \cdot \vec{v}} {\vec{v} \cdot \vec{v}} = 3
v⋅vw⋅v=3
反推:
w
⃗
⋅
u
⃗
=
a
⋅
u
⃗
⋅
u
⃗
\vec{w} \cdot \vec{u} = a \cdot \vec{u} \cdot \vec{u}
w⋅u=a⋅u⋅u
(
2
u
⃗
+
3
v
⃗
)
⋅
u
⃗
=
a
⋅
u
⃗
⋅
u
⃗
(2\vec{u} +3\vec{v})\cdot \vec{u} = a \cdot \vec{u} \cdot \vec{u}
(2u+3v)⋅u=a⋅u⋅u
因为他们是正交向量,所以乘积为0,等式成立。
os:先记住这个结论就好了,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我是个数学渣渣能推到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先糊弄过去。
结论二(函数向量点积的定义):
os:同样的先记住这个结论。
4-2、傅立叶级数公式进化
傅立叶级数公式可以写为:
也就是说f(x)的基为:
那么可以得到:
C也可以通过点积来表示:
参考文章:
如何理解傅立叶级数公式?
傅里叶系列(一)傅里叶级数的推导
Cmd Markdown 公式指导手册
总结
马上就下班了,今天的摸鱼就到此结束吧。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