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通信基本知识
本文章主要介绍跳频通信的基本定义、信号模型、信号的关键参数以及跳频通信的组网方式。
本人研二,最近在整理研一的科研内容。本篇文章主要讨论跳频通信的一些基本知识,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一、跳频通信相关原理
1、跳频通信
(1)定义
通信过程中将传输信号带宽划分为多个子频率,接收发送端采用按照预先约定、进行频率不断跳变的通信方式。对于这个定义,我的另一种理解是,这种通信方式类似于FDMA(频分多址)的概念。
(2)信号侦察流程
对于跳频信号的信号侦察,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跳频信号的检测”、“参数估计”、“网台(电台)分选”。
其中,“参数估计”和“网台(电台)分选”至关重要,也是充满挑战性的部分,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载频的伪随机性,参数估计要比频率固定的信号困难得多;另一方面,如何将各个电台的信号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区分开来、以便后续解调信息或施加跟踪式干扰,也是一大难点。
(3)跳频通信的信号模型
跳频信号可以看作多个不同的信号进行时移累加的结果。时频图可以表示为图1,其中纵坐标为频率,横坐标为观测时间。假设在观测时间内,有完整的跳出现,加上观测开始和结束的不完整信号,总共有跳,每跳的持续时间为,载频为。
(4)跳频信号的关键参数
①跳频周期
跳频周期,是跳频信号在每一个频率点上的持续时间,具体表示为:
其中和表示该跳信号幅度上升和下降时间, 表示每跳持续时间,表示信号两跳之间切换频率所用时。表示信道切换时间,那么有:,即:
②跳速
跳速,即1秒内的频率切换的次数,单位为“hop/s”。
实际应用中,有“快跳频”与“慢跳频”之分。
如果按照传输模式进行划分,则快跳频是“一跳的持续时间内传输多个调制符号”、慢跳频是“一跳或多跳时间内传输一个调制符号”。
如果按照跳速的大小划分,则快跳频是“跳速高于1000hop/s”、慢跳频是“跳速低于1000hop/s”。
③跳时
跳时,一般是指观测时间内每跳信号的起跳时间除以跳周期的余数,即:。如图2所示,黑色矩形为一个完整的跳频图案,红色框为观测时间,蓝色框的持续时间为跳时。
④跳频频点、跳频频率集、跳频图案
跳频频点,即跳频信号在某一个跳上的载频频率。
跳频频率集:跳频系统中所有频点共同构成了跳频频率集。
跳频图案:电台收发方按照约定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频点进行通信,绘制的时间—频率图像,即“时频图”,它可以说明在哪些时间段下的信号有哪些频率成分,如图3所示。
⑤跳频带宽、跳频频隙、跳频系统增益
跳频带宽:跳频通信系统最大载波频率与最小频率的差,即:
跳频频隙:每一跳信号所占用的带宽。
跳频系统增益:跳频带宽和跳频频隙相除,即:
其物理含义为跳频通信系统的抗阻塞的能力,也是干扰方进行全频带阻塞干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在设计跳频系统时,应该保证跳频带宽尽量的大。
(5)组网方式
①组网方式的划分,如图4所示。
②频分组网
定义:不同的网络采取不同的频段
频分组网时,将整个工作频段按照电台个数划分为多个分频段,如图5所示,不同组网的电台在互相不发生碰撞的频段上进行通信。
③码分组网
码分组网,分为“同步组网”和“异步组网”,而“同步组网”又可分为“同步正交组网”和“同步非正交组网”
同步正交组网:整个跳频系统共用一个时钟,所有电台在同一个时钟下同步起跳,每个时刻下各个电台采用不同的频率。
同步非正交组网:整个跳频系统共用一个时钟,所有电台在同一个时钟下同步起跳,一般每个时刻下各个电台采用不同的频率,但偶尔可能会出现同一时刻多个电台在同一个频率上跳变的情况。
异步组网:各个系统不共用时钟,按照各自网内时钟进行跳变。这种组网方式可能导致网内频率碰撞(同一跳变之间发生频率碰撞)和网间频率碰撞(不同跳之间发生碰撞)。
不同码分组网方式之间的对比,如图6所示。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