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14仿真基本模拟电路之 10.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Multisim14模拟仿真基本电路平台版本 Multisim14.1参考书籍《MULTISIM14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第2版》10.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单管放大电路是由单个晶体管构成的放大电路。实验原理图1)确定静态工作点。Ube ≈ 12 * 5/(5k+5k+25k) = 1.7 VUce ≈ Vcc - (1+β)ibR4 - βibR3 (暂时不确定ib...
Multisim14仿真基本模拟电路
平台
版本 Multisim14.1
参考书籍《MULTISIM14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第2版》
10.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单管放大电路是由单个晶体管构成的放大电路。
实验原理图
晶体管2N3903参数
Vceo: 40
Vcbo: 60
Ic(max): 0.2
hFE(min): 15
hFE(max): 150
Ft: 100
Pd: 0.625
Package: TO-92
热阻结: 200.00
热阻管壳: 83.30
功率耗散: 0.62
减额拐点: 25.00
最低工作温度: -55.00
最高工作温度: 150.00
.MODEL 2N3903
NPN(Is=6.734f Xti=3 Eg=1.11 Vaf=74.03 Bf=335.2 Ne=1.208
Ise=6.734f Ikf=60.26m Xtb=1.5 Br=.8073 Nc=2 Isc=0 Ikr=0 Rc=1
Cjc=3.638p Mjc=.3085 Vjc=.75 Fc=.5 Cje=4.493p Mje=.2593 Vje=.75
Tr=243.9n Tf=300.8p Itf=.4 Vtf=4 Xtf=2 Rb=10)
1 确定静态工作点。
Ub ≈ 12 * 5/(5k+5k+25k) = 1.7 V
Uce ≈ Vcc - (1+β)ibR3 - βibR4 (暂时不确定ib是不是那样计算,以后提醒我更新一下这儿的理论计算,我想应该是ib ≈ Vcc / (R1 +R2 + R6))
懒得计算了, 嘻嘻
约为电源电压的一半,所以工作在放大区,调整R6改变静态工作点
2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和通频带
交流扫描对V3的电压
由晶体管管参数可知在100MHz的特征频率时,已经下降到0.707f0之下。BW0.7在24.5M左右。Au=90倍左右.
3 利用参数扫描( Parameter Sweep)分析进一步研究负载电阻、发射极电阻、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等元件参数的变化,对电路放大倍数和通频带等指标的影响。
改变负载电阻
负载电阻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空载时放大倍数最大。
改变发射机电阻
发射极电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通频带越宽
改变基级耦合电容
耦合电容的变化对电路通频带的影响不大,
改变发射基旁路电容
发射基旁路电容的变化对电路通频带的影响明显,下限截止频率随旁路电容的增加而减小,通频带随之展宽。这是因为C3两端电路的等效电阻比基级耦合电容两端电路的等效电阻小,所以,相同的电容变化在旁路电容回路引起的时间常数变化就大,相应的下限截止频率的变化也大。
4 确定输人电阻和输出电阻
可以采用传统的在输人、输出端口用欧姆表测电阻的方法,或在端口加测量电阻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也可以利用Multisim14提供的传递函数(TransferFunction)分析功能方便快速地确定输人电阻和输出电阻,发挥仿真实验的优势。将C用短路线替代后,设置其传递函数分析,选择需要分析的输入信号源为V1,选择输出变量为2号结点的电压。其中,第二行的4.28571k为电路的输入电阻,第三行的5.0k为电路的输出电阻。
短路C1
不然结果是这输入电阻大小有亿点大。
正常的输出结果。
5 温度扫描(Temperature Sweep)分析
随着温度的升高,3号结点的电压呈下降趋势,对应的集电极电流呈上升趋势,符合静态工作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理论分析结果。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