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的理念就是分身,就像孙悟空拔出猴毛变出很多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猴子,然后每个猴子做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涉,等到所有猴子做完之后,猴子集合来合并劳动成果,然后悟空就把那些猴子猴孙门统统收回了。
你创建了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分支,别人看不到,还继续在原来的分支上正常工作,而你在自己的分支上干活,想提交就提交,直到开发完毕后,再一次性合并到原来的分支上,这样,既安全,又不影响别人工作。
Git鼓励大量使用分支:
1、创建与合并分支
命令如下:
查看分支:git branch
创建分支:git branch name
切换分支:git checkout name
创建+切换分支:git checkout -b name
合并某分支到当前分支:git merge name 删除分支:git branch -d name
推荐阅读廖雪峰的Git教程
2、处理冲突
产生冲突的方式很多,常见的一种是创建一个分支并修改提交,然后回到主分支在修改提交同一个文件,然后“快速合并分支”就发生冲突了:
$ git merge feature1
Auto-merging readme.txt
CONFLICT (content): Merge conflict in readme.txt
Automatic merge failed; fix conflicts and then commit the result.
打开我修改的文件,可以发现显示如下:
<<<<<<< HEAD
在master上做出修改
======= 解决冲突 >>>>>>feature1
<<<<<<< HEAD 表示主分支,主分支的修改是:“在master上做出修改”;>>>>>>feature1表示我创建的feature1分支。
解决办法就是手动处理冲突,这点跟SVN一样。处理之后在提交,然后删除分支即可。
3.分支策略
通过廖雪峰的官方网站的git学习,让我清楚了明白git分支的策略: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应该按照几个基本原则进行分支管理:
首先,master分支应该是非常稳定的,也就是仅用来发布新版本,平时不能在上面干活;
那在哪干活呢?干活都在dev分支上,也就是说,dev分支是不稳定的,到某个时候,比如1.0版本发布时,再把dev分支合并到master上,在master分支发布1.0版本;
你和你的小伙伴们每个人都在dev分支上干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支,时不时地往dev分支上合并就可以了。
所以,团队合作的分支看起来就像这样:
关于no-ff:
上面我们使用的合并分支是fast forward,这种快速合并的模式,但是有个地方不好的就是不能显示历史信息,在以后开发中我不知道有哪些分支曾经合并过,所以最好使用 no-ff:no fast forward的合并方式,这种方式在合并的同时会生成一个新的commit,这样,从分支历史上就可以看出分支信息。
$ git merge --no-ff -m "merge with no-ff" dev
4、储蓄
在上一篇博客[git初体验(二)基础git文件操作]也总结了git的储蓄,所谓的储蓄就是针对以下的情况:
当你正在开发一个功能时,突然boss让你尽快修改一个bug,此时最紧急的是fix bug. 而正开发的功能尚未完善还不能提交,这个时候就会想到能不能将手头的工作隔离开,去单单解决bug,然后提交bug,然后在进行手头工作。
上面的案例就是git储蓄的出现:
git stash #把当前工作现场“储藏”起来
5、feature
开发一个新feature,最好新建一个分支;
如果要丢弃一个没有被合并过的分支,将丢失掉修改,可以通过git branch -D name强行删除。
6、git本地分支与远程分支
参考:git创建与管理远程分支
1.远程分支就是本地分支push到服务器上的时候产生的。比如master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远程分支(默认)
git push origin master
2.随便创建分支,然后push到服务器就生成了远程分支
git checkout -b dev # 创建本地dev分支用于开发
git checkout -b bug # 创建本地bug分支用于bug处理
git checkout -b feature # 创建本地feature分支用于新功能开发
git push origin dev # 生成远程dev分支 git push origin bug git push origin feature
3.远程分支与本地分支区分。在服务器上拉取特定分支时要指定本地分支名称:
git checkout --track origin/dev
#注意该命令由于带有--track参数,所以要求git1.6.4以上!
这样git会自动切换到develop分支。
4.同步本地远程分支
git fetch origin
转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BeginMan/p/3543240.html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