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中三种常见排序算法分析

一、冒泡法(起泡法)

 算法要求:用起泡法对10个整数按升序排序。

    算法分析:如果有n个数,则要进行n-1趟比较。在第1趟比较中要进行n-1次相邻元素的两两比较,在第j趟比较中要进行n-j次两两比较。比较的顺序从前往后,经过一趟比较后,将最值沉底(换到最后一个元素位置),最大值沉底为升序,最小值沉底为降序。

    算法源代码: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10],i,j,t;

  printf("Please input 10 numbers: ");

  /*输入源数据*/

  for(i=0;i<10;i++)

    scanf("%d",&a[i]);

  /*排序*/

  for(j=0;j<9;j++)    /*外循环控制排序趟数,n个数排n-1*/

    for(i=0;i<9-j;i++)   /*内循环每趟比较的次数,第j趟比较n-j*/

      if(a[i]>a[i+1])    /*相邻元素比较,逆序则交换*/

      { 

    t=a[i];

         a[i]=a[i+1];

           a[i+1]=t;

      }

  /*输出排序结果*/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

  for(i=0;i<10;i++)

    printf("%d   ",a[i]);

  printf("\n");

}

算法特点:相邻元素两两比较,每趟将最值沉底即可确定一个数在结果的位置,确定元素位置的顺序是从后往前,其余元素可能作相对位置的调整。可以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

算法分析:定义n-1次循环,每个数字比较n-j次,比较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的大小。然后交换顺序。

二、选择法

    算法要求: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按降序排序。

    算法分析:每趟选出一个最值和无序序列的第一个数交换,n个数共选n-1趟。第i趟假设i为最值下标,然后将最值和i+1至最后一个数比较,找出最值的下标,若最值下标不为初设值,则将最值元素和下标为i的元素交换。

    算法源代码: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10],i,j,k,t,n=10;

    printf("Please input 10 numbers:");

    for(i=0;i<10;i++)

       scanf("%d",&a[i]);

    for(i=0;i<n-1;i++)    /*外循环控制趟数,n个数选n-1*/

    {

        k=i;             /*假设当前趟的第一个数为最值,记在k中 */

        for(j=i+1;j<n;j++)  /*从下一个数到最后一个数之间找最值*/

          if(a[k]<a[j])     /*若其后有比最值更大的*/

            k=j;         /*则将其下标记在k*/

        if(k!=i)        /*k不为最初的i值,说明在其后找到比其更大的数*/

        { 

         t=a[k];  a[k]=a[i];  a[i]=t;  

      } /*则交换最值和当前序列的第一个数*/

    }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

    for(i=0;i<10;i++)

       printf("%d   ",a[i]);

       printf("\n");

}

  算法特点:每趟是选出一个最值确定其在结果序列中的位置,确定元素的位置是从前往后,而每趟最多进行一次交换,其余元素的相对位置不变。可进行降序排序或升序排序。

  算法分析:定义外部n-1次循环,假设第一个为最值,放在参数中,在从下一个数以后找最值若后面有比前面假设的最值更大的就放在k中,然后在对k进行分析。若k部位最初的i值。也就是假设的i不是最值,那么就交换最值和当前序列的第一个数

三、插入法

    算法要求:用插入排序法对10个整数进行降序排序。

    算法分析:将序列分为有序序列和无序列,依次从无序序列中取出元素值插入到有序序列的合适位置。初始是有序序列中只有第一个数,其余n-1个数组成无序序列,则n个数需进n-1次插入。寻找在有序序列中插入位置可以从有序序列的最后一个数往前找,在未找到插入点之前可以同时向后移动元素,为插入元素准备空间。

    算法源代码: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10],i,j,t;

  printf("Please input 10 numbers: ");

  for(i=0;i<10;i++)

    scanf("%d",&a[i]);

  for(i=1;i<10;i++) /*外循环控制趟数,n个数从第2个数开始到最后共进行n-1次插入*/

  {

    t=a[i];        /*将待插入数暂存于变量t*/

    for( j=i-1 ; j>=0 && t>a[j] ; j-- )  /*在有序序列(下标0 ~ i-1)中寻找插入位置*/

      a[j+1]=a[j];  /*若未找到插入位置,则当前元素后移一个位置*/

      a[j+1]=t;        /*找到插入位置,完成插入*/

  }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

  for(i=0;i<10;i++)

    printf("%d   ",a[i]);

  printf("\n");

}

算法特点:每趟从无序序列中取出第一个数插入到有序序列的合适位置,元素的最终位置在最后一趟插入后才能确定位置。也可是先用循环查找插入位置(可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再将插入位置之后的元素(有序列中)逐个后移一个位置,最后完成插入。该算法的特点是在寻找插入位置的同时完成元素的移动。因为元素的移动必须从后往前,则可将两个操作结合在一起完成,提高算法效率。仍可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

                        几种排序的概念

在数据的处理中,数据的排序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使数据更有条理,方便数据的其它处理。在学习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数据的排序,如:考完试后个人成绩的排名、运动会上班级总分的排名、常规评比分数的排序。这些排序当然不是人工完成的,它们大多数是用excel软件来代劳的。那么excel软件的排序的本质方法是什么呢?这就是我所要研究学习的内容。

 

通过查阅图书、教材,搜索资料、教程,我了解到:排序的本质其实就是比较。对于任何一种排序方法来说,比较都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也是最简单的部分,因为排序方法的好坏、快慢取决于比较的方法、比较的顺序和比较的次数,而与比较本身关系不大。那么,排序具体有那些方法呢?下面介绍几种我研究学习了的算法。

 

一、冒泡排序

 

已知一组无序数据a[1]a[2]、……a[n],需将其按升序排列。首先比较a[1]a[2]的值,若a[1]大于a[2]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再比较a[2]a[3]的值,若a[2]大于a[3]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再比较a[3]a[4],依此类推,最后比较a[n-1]a[n]的值。这样处理一轮后,a[n]的值一定是这组数据中最大的。再对a[1]~a[n-1]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则a[n-1]的值一定是a[1]~a[n-1]中最大的。再对a[1]~a[n-2]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依此类推。共处理n-1轮后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优点:稳定,比较次数已知;

 

缺点:慢,每次只能移动相邻两个数据,移动数据的次数多。

 

 

二、选择排序

 

已知一组无序数据a[1]a[2]、……a[n],需将其按升序排列。首先比较a[1]a[2]的值,若a[1]大于a[2]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再比较a[1]a[3]的值,若a[1]大于a[3]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再比较a[1]a[4],依此类推,最后比较a[1]a[n]的值。这样处理一轮后,a[1]的值一定是这组数据中最小的。再将a[2]a[3]~a[n]以相同方法比较一轮,则a[2]的值一定是a[2]~a[n]中最小的。再将a[3]a[4]~a[n]以相同方法比较一轮,依此类推。共处理n-1轮后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优点:稳定,比较次数与冒泡排序一样,数据移动次数比冒泡排序少;

 

缺点:相对之下还是慢。

 

三、插入排序

 

已知一组升序排列数据a[1]a[2]、……a[n],一组无序数据b[1]b[2]、……b[m],需将二者合并成一个升序数列。首先比较b[1]a[1]的值,若b[1]大于a[1],则跳过,比较b[1]a[2]的值,若b[1]仍然大于a[2],则继续跳过,直到b[1]小于a数组中某一数据a[x],则将a[x]~a[n]分别向后移动一位,将b[1]插入到原来a[x]的位置这就完成了b[1]的插入。b[2]~b[m]用相同方法插入。(若无数组a,可将b[1]当作n=1的数组a

 

优点:稳定,快;

 

缺点:比较次数不一定,比较次数越少,插入点后的数据移动越多,特别是当数据总量庞大的时候,但用链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四、缩小增量排序

 

由希尔在1959年提出,又称希尔排序。

 

已知一组无序数据a[1]a[2]、……a[n],需将其按升序排列。发现当n不大是,插入排序的效果很好。首先取一增量d(d<n),将a[1]a[1+d]a[1+2d]……列为第一组,a[2]a[2+d]a[2+2d]……列为第二组……,a[d]a[2d]a[3d]……列为最后一组依此类推,在各组内用插入排序,然后取d'<d,重复上述操作,直到d=1

 

优点:快,数据移动少;

 

缺点:不稳定,d的取值是多少,应取多少个不同的值,都无法确切知道,只能凭经验来取。

 

五、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改进版,是目前已知的最快的排序方法。

 

已知一组无序数据a[1]a[2]、……a[n],需将其按升序排列。首先任取数据a[x]作为基准。比较a[x]与其它数据并排序,使a[x]排在数据的第k位,并且使a[1]~a[k-1]中的每一个数据<a[x]a[k+1]~a[n]中的每一个数据>a[x],然后采用分治的策略分别对a[1]~a[k-1]a[k+1]~a[n]两组数据进行快速排序。

 

优点:极快,数据移动少;

 

缺点:不稳定。

 

分段插入排序

 

已知一组升序排列数据a[1]a[2]、……a[n],一组无序数据b[1]b[2]、……b[m],需将二者合并成一个升序数列。先将数组a分成x等份(x<<n),每等份有n/x个数据。将每一段的第一个数据先储存在数组c中:c[1]c[2]、……c[x]。运用插入排序处理数组b中的数据。插入时b先与c比较,确定了ba中的哪一段之后,再到a中相应的段中插入b。随着数据的插入,a中每一段的长度会有变化,所以在每次插入后,都要检测一下每段数据的量的标准差s,当其大于某一值时,将a重新分段。在数据量特别巨大时,可在a中的每一段中分子段,b先和主段的首数据比较,再和子段的首数据比较,可提高速度。

 

优点:快,比较次数少;

 

缺点:不适用于较少数据的排序,s的临界值无法确切获知,只能凭经验取。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vi670/p/5769638.html

Logo

开放原子开发者工作坊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开源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开发者们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分享开发心得、获取前沿技术趋势。工作坊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者活动,如meetup、训练营等,主打技术交流,干货满满,真诚地邀请各位开发者共同参与!

更多推荐